赏析

秋怀·秋阴细细压茅堂赏析

时间:2021-03-08 09:28:36 赏析 我要投稿

秋怀·秋阴细细压茅堂赏析

  《秋怀·秋阴细细压茅堂》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前言】

  《秋怀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两首诗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处境的凄清、寂寞,从而含蓄地表现心情的洒脱、绵邈;加上形式特殊,古体、律体相间,也使作品具有曲折的一面。全诗体现了黄庭坚诗在似不着力处仍带匠心的本色。

  【赏析】

  第一首,前六句写“秋”,后两句写怀。起句“秋阴细细压茅堂”,写秋阴透入屋里。“细细”二字,既蒙上“秋阴”,表示其不浓;又作下面“压”的状语,表示不断沁透,用字细微。“压”字称得上是“诗眼”,“细”而能“压”,颇出奇,是积渐的力量,有此一字,全句显得雄健。次句“吟虫啾啾昨夜凉”,写虫声。着“昨夜”二字,表明诗所写的是翌日的白天;“凉”字与下句“雨”字照应。

  第三句“雨开芭蕉新间旧”;写雨后芭薰的'开放。“新间旧”,新叶与旧叶相间,可见观物之细。第四句“风撼筼筜宫应商”,写风吹竹声作响。筼筜,竹名;“撼”,指风力大,摇动出声;“宫”、“商”都是五音之一,以之写竹声,表现其有音乐性,可见作者体察事物之美。第五六句:“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古代妇女,多在秋天捣洗新布,替家人做御寒的衣服,故捣衣的“石砧”的声音四起,便是秋天到来的象征;秋天日短,故屋檐外日影(景即影)不长。砧声到了“急不可缓”,便是秋意已深,寒衣应该赶制了。第七八句:“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承上“砧声”而来。户外捣衣声急,触动作者想到寒衣问题。他想起来却是裘破无人缝补,这一是作客在外,一是为官清贫,四字意含两层。“弃墙角”,不自收拾,接以不念岁晚(岁晏)严霜多,难以对付,更见缺少谋虑。

  这两句写意态的颓唐,但却是作者曲述自己心情的洒脱,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所谓“达者”对待未来之事,是不应该戚戚于怀,多作预先的谋虑的。这两句是写“怀”。诗篇写秋是每联一句写景,一句写声,幽美中带点凄清,渐渐从不相干处写到切身之事;写怀又把切身的事排开,用达观的态度对待它,使人觉得作者所关心的倒是那些不相干的景物和天然的声籁,凄清之感又在洒脱的情趣中冲淡了。

【秋怀·秋阴细细压茅堂赏析】相关文章:

秋怀茅堂索索秋风发赏析05-28

《秋怀》赏析01-08

秋怀原文及赏析08-19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03-02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02-15

清江引·秋怀赏析02-14

清江引.秋怀赏析05-15

郢门秋怀原文及赏析07-20

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赏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