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翻译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候。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前言】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词作。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愁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上片写难以排遣的愁苦。这种愁是由于江山易改、亲朋老去所致,寄托的是作者报国无路、知音难诉的悲愤。下片写自己意欲归耕,努力摆脱这种愁苦而不再想功名之事的愿望。“浮云”二句实为自喻,寄托了词人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注释】
①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
②不成:反诘词,难道。
③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
④元:同“原”,得似,真是,宋元问人口语。
【翻译】
我要上高楼上去躲避忧愁,但是这个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经过以前到过的地方,那里的江山面貌都改变了;见到很多的亲戚朋友,他们头发都已经白了,变成老人了。
回到家里不再出来了,回到家里不再出来了。难道人生总是要封侯不成吗?浮云在哪里出现,原来也没有一定的地方,如果能像浮云那么自由地来去,那就最好了。
【赏析】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以“愁”立意。“愁”从何来?为何而“愁”?作者未言。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尔虞我诈的种种现实,看透了官场在富贵生活的表象下掩盖着的种种风波险恶,自己一生追求的、期望凭借马上杀伐恢复中原故土以博取功名富贵的雄心,也在年复一年的官场生涯中消磨殆尽,因而对官场颇产生一种极端厌倦的情绪。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作者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作者最终思考的结果是:作为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应该有一个自由之身,至于功名富贵,则全为身外之物。基于此,作者认为:过一种闲云野鹤、不受人间礼法管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选择。
上阕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这两句写作者之愁无处不在:作者本想到高楼去避愁,可是愁还是随着上了高楼,这个愁啊,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随。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宦游数十年,曾经历了多少次江山的变迁。眼中所见,多少亲朋已经白发苍苍。这两句写作者对人生的体会,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说中,寓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没有颇久的人生阅历,未经一定的官场生涯,是难以体会出这两句的分量的。
下阙连呼两句“归休”,否定世间一切的功名富贵,是作者对官场生涯失望至极的一种极端化的情绪表现。结处以浮云为喻,是为自己鄙弃功名富贵的人生态度作确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受官场束缚的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无从得知。从词意上推断,此词可能是作于词人久经官场生涯的中年以后。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间尔虞我诈的`种种现实,看透了官场在富贵生活的表象下掩盖着的种种风波险恶,自己一生追求的期望凭借马上杀伐恢复中原故土以博取功名富贵的雄心,也在年复一年的官场生涯中消磨殆尽,因而对官场颇产生一种极端厌倦的情绪。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他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词人最终思考的结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绝为一种惬意的选择。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教授曲向红《宋词的力量》:他的愁与恨······是“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如影随形,宛如一张用丝丝愁苦织就的大王,网住了一个痛苦的灵魂。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鹧鸪天》翻译赏析08-29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翻译赏析06-04
愁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2-13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原文翻译及赏析02-17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原文翻译赏析02-26
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09-16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