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小结
经验联想引发的体验是反思性体验,是师生借助联想、记忆等手段,将自身经历中值得珍视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回味、过滤和反思而引发的体验。
请看《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情况描述:结束采访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除了亨特先生的这种办法,难道就没有其他好办法救出莫顿了吗?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找出理由为自己的办法“助威”。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文章的主旨上来,组织学生品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读、说说自己最有体会的语句。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本文主题的四种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多元探究文章内蕴。接着,教师又提出了回忆自己难忘经历的要求。
学生一:小时候,父亲教我学骑自行车。我最讨厌骑自行车了,可是父亲很严厉,我知道不学的后果会很严重,于是我开始学了。一次又一次的摔倒还是使我退缩了,就像莫顿看待那座悬崖一般,我不想再“登临”那个“禁地”了。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爸,我不想再学了,我是学不会的!”父亲意料之中地给了我一个巴掌。不过,从此我再也没有碰过自行车了。后来,虽然母亲也曾多次提议让我再试试,可我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知道我输了,没跨出一步就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对于我来说,它带给我的是一个道理──逃避就等于不战而败。
学生二: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自从10岁那年我得了脊髓炎之后,我就陷入了无尽折磨中。病痛来的时候,实在难熬,有时候令人几乎绝望。生活对于我来说已经完全不同以往,我常常想,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现在,医生告诉说要动手术,手术风险很大(许多学生眼圈发红,眼眶湿润)……尽管有很大的危险,我还是准备动手术──因为如果不这样,手术失败的风险没了,可我的未来将是永远的痛苦和无望……我现在非常深切地感觉到:生命是那么珍贵!
一般说来,学生对与自己的经验和需要等相关性强的教学内容更敏感一些。“强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中“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和背景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实践教育学》,熊川武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要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
该教学片段中,作品中主要人物年龄、经历与学生们相仿,在前一个阶段的“现场采访”模拟情境中,学生比较容易地就把自己摆了进去,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置身于文中的景、情、事。可文章的思想、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毕竟还是有一段距离,要使阅读“对话”真正深入,就需要教师“搭桥”。教师搭了一座这样的“桥”:“回想过去,我们一定也有一些难忘的经历。我们想过这其中包含的道理吗?”从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了前面“设身处地”阅读文本的铺垫,学生们借助联想、记忆等手段,边读边想,将自身经历中值得珍视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回味、过滤和反思。他们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难忘的经历,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读出情,读出味。记得曾经读过成都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他回忆自己的阅读时提到:“每当我感到心潮起伏的'时候……是从作品中读到了‘自己’……这种伴随着感情流淌或思想飞扬的阅读,才是真正深入心灵的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阅读中去体会,阅读中去悟情,阅读中去体验,此时“读到自己”也就水到渠成了:有的同学身患重疾,却在病痛的折磨中感觉到了生的可贵和希望;有的同学由人推己,反思自己对困难的态度……学生们非常自然地从文本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从文本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思想感情的“琴弦”,情动自己,感染他人。这种反思性体验,有利于改造和重组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主体的认识和情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小结】相关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06-15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07-24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设计06-2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09-2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教案10-11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设计04-30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08-25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的教学设计09-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范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