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春酌沈沈赏析
《永遇乐·春酌沈沈》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酌沈沈,晚妆的的,仙梦游惯。锦溆维舟,青门倚盖,还被笼莺唤。裴郎归后,崔娘沈恨,漫客请传芳卷。联题在,频经翠袖,胜隔绀纱尘幔。
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离巾拭泪,征袍染醉,强作酒朋花伴。留连怕,风姨浪妒,又吹雨断。
【前言】
《永遇乐·春酌沈沈》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写作者对一位亡故的勾栏女子李氏的追忆,显示了作者的一片痴情。
【注释】
①沈:亦作“沉”。下文同。
②褪:一本作“散”。
【赏析】
《永遇乐》,此调有平仄两体。仄韵始自柳永,见于《乐章集》,入“歇指调”。平韵始见于陈允平《日湖渔唱》,自注:“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此为仄韵,双调,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韵。按题中“见壁间旧所题词”,“旧词”,梦窗词集中未收,想已佚。
“春酌”三句。“春酌”,指春日饮酒。“沈沈”,即“沉沉”,酒醉之貌。“的.的”,为妇女的面饰。王粲《神女赋》“珥明当之迢迢,点双的以发姿。”即是指面饰。此言词人春日饮酒至醉,常在醉梦中寻访到李氏的晚妆阁,梦见伊人艳妆的形貌。“锦溆”三句。“锦溆”,指花团锦簇般的水边。“溆”,水边也。“青门”,古长安城门名。据《三辅黄图》云:“长安城东出南头一门曰霸城门,民见其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有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这里是以“青门”指代布衣,即词人自谓也。此言在一个春日里,在花团锦簇的水边,词人维系了行舟,上岸来到晚妆阁前徘徊观望,希望还能够像从前一样被挂在门前笼中的鹦鹉欢叫着迎进去。“莺”,此处指鹦鹉也。“裴郎”三句。这里词人把自己喻作遇仙的裴航;将李氏喻作仙子般的崔莺莺。这三句是说:自从我离开这儿之后,李氏因为相思而缠绵成疾,终至郁郁而亡,遗恨终天。现在与我一同来此的朋友们就怂恿我为李氏再填词一首以志哀悼。“联题在”两句。词人仔细搜视,晚妆阁的壁上自己从前所填的旧词还一尘不沾,清新如初,仿佛比用青纱遮罩着保护得还要好些。这一定是李氏经常勤加拭拂的结果。现在物在人亡,不禁令人痛绝。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也可见李氏对词人的一片痴心。上片扣词题而作。
“桃根”三句。“桃根”,用王献之小妾桃根、桃叶姊姝俩的典故。王有《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这里“桃根”,指李氏。而“杏叶”,亦似指另一个女子。“缃缥”,因古人用缣帛为书帙,所以称书卷为“缃缥”。范成大诗“拂尘静缃缥”句可证之。此言在晚妆阁中,李氏姊妹日与书卷为伴,因此李氏始终忘不了以词名著称的“裴郎”(即词人),所以此后她虽然也多次接待过他人,但其思念旧日情郎的相思恋情始终不改。“峨髻”三句。言李氏因怀恋“裴郎”而郁郁不欢,终于相思成疾,以致懒于梳洗打扮,搞得头上高盘的发髻也似乱云般蓬松散乱,脸上也很久没有施以胭脂香粉了。“离巾”三句,述双方的离愁。此言李氏因离别而哀愁,手捧着“裴郎”所赠的丝巾,惟有默默拭抹着离别泪而已;“裴郎”身在远方,也在为了要消除离愁别恨而借酒浇愁。“强作”句。再言李氏在晚妆阁强颜欢笑与他人伴游花丛、劝侑佳酿,为了生计而周旋应付着。“留连怕”两句,回归词题“过李氏晚妆阁”,悼念亡灵。言词人在晚妆阁中留连徘徊,依依不舍,因为前次已经因故而二人被迫分离,致使现在物在人亡,遗恨终生。为了怕李氏的亡灵被风吹雨打而遭离失,所以词人留连不去,默默祈祷着:“魂兮归来!”下片追忆李氏。
读完这首词,读者可以了解到李氏乃是一位倚楼卖笑的勾栏女子。可是词人却与她是两情相投,所以他才一再填词,并诉以追思之意。
【永遇乐春酌沈沈赏析】相关文章:
《童趣(沈复)》的教学计划07-21
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04-16
2016年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10-2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04-01
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2-0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精选5篇)05-29
《春》教案09-22
朱自清《春》教案11-02
《春》教学设计11-18
《春》的教学设计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