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贬官过望秦岭》赏析

时间:2024-10-14 08:31:39 志彬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贬官过望秦岭》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贬官过望秦岭》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初贬官过望秦岭》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翻译:

  匆匆忙忙离开家担忧着以后的事情,迟缓地离开京城询问着自己的前途。

  站在秦岭山上回头伫立,无尽的秋风吹拂着我的白胡须。

  前言

  《初贬官过望秦岭》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平易,一气呵成,细细品味,造语用字极准确,前两句对仗工稳,在相互对照中极深刻地揭示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注释

  ①草草:匆忙、仓促。

  ②望秦岭:秦岭山,在商州(今属陕西)。白居易被贬江州,取道商州,前往襄汉。

  鉴赏

  815年(元和十年六月),京都长安发生了一起政治谋杀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与此同时,刑部侍郎裴度也在另一条路上被刺负伤。刺客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对叛乱的彰义军节度使吴元济进行讨伐。事情发生后,白居易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次日就上书奏请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从严处理。但是一些权贵怨恨白居易先谏官言事,给他定了僭越的罪名;并诬告他在母亲看花坠井死后仍作赏花和新井诗,是大逆不道,有悖名教。结果白氏被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这首诗即是作于赴江州途中。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草草辞家忧后事”,“草草”是形容匆匆忙忙的神态。“忧后事”语含双关。唐制,官吏被贬要闻诏即行,因此白居易离开长安时连家属也来不及带走,自然也谈不上处理后事。

  另一方面“忧后事”更是忧虑国家大事。下句“迟迟去国问前途”,指由于忧虑家事和国事,因此离开京城赶赴江州途中,行路进程缓慢,表示出内心的依恋之情。“问前途”又是双关,既表示询问江州的路途,也是对政治上的前途把握不准,有茫然之感,可谓兼得虚实。第三句中“望秦岭上回头立”之“回”字亦照应前句,表现出诗人对京城的依恋。这种依恋之感是真挚、深刻、持久的。最后以“无限秋风吹白须”作结,正说明这一点。所谓“无限秋风”说明诗人伫立之久,对前途的茫然之感和对政治环境日趋险恶的焦虑,也抒发了诗人对竭诚事君,反遭谗被逐的感慨。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这首七言绝句语言平易,一气呵成,细细品味,造语用字极准确,前两句对仗工稳,在相互对照中极深刻地揭示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后句,刻画出自己在岭上回望长安,秋风吹拂白须的形象,无限情意孕含在这幅自画像中。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 年)六月,京都长安发生了一起政治谋杀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与此同时,刑部侍郎裴度也在另一条路上被刺负伤。刺客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对叛乱的彰义军节度使吴元济进行讨伐。事情发生后,白居易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次日就上书奏请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从严处理。但是一些权贵怨恨白居易先谏官言事,给他定了僭越的罪名,并诬告他在母亲看花坠井死后仍作赏花和新井诗,是大逆不道,有悖名教。结果白氏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首诗即是作于他赴江州途中。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其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初贬官过望秦岭》赏析】相关文章:

初过汉江原文及赏析09-11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04-21

苦雨初霁阅读翻译及赏析10-09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及赏析06-08

《临安春雨初霁》古诗赏析05-30

吴孙皓初童谣原文及赏析08-13

(精选)吴孙皓初童谣原文及赏析02-15

春光好·天初暖原文及赏析03-21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原文及赏析02-15

初归石湖诗文解释和赏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