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赏析

时间:2021-05-25 15:16:31 赏析 我要投稿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赏析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前言】

  此诗当作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诗人在湖北公安的时候。当时杜甫57岁。此前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写诗极其讲究诗律,写出了不少调高律细的诗篇,同时又想突破律的束缚,尝试一种新的诗体。有一天,他写了一篇非古非律,亦古亦律的七言诗:《愁》,题下自己注道:“强戏为吴体。”接着,他又陆续写了十七八首这样的诗于是唐诗中开始多了一种“吴体诗”。这首《暮归》就是一首吴体七律。

  【注释】

  ⑴“黄”字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清初申涵光:黄碧白三字,看他安插顿挫之妙。此句描写了白鹤栖息于梧桐树上,这是常见的古人误解。其实,鹤为水鸟,并不上树。

  ⑵柝(音tuò拓),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⑶客子:杜甫自谓。入门月皎皎,点题“暮归”。

  ⑷捣:捣洗。练:白绢、白绸。捣白练是为了秋天裁制冬衣(又称寒衣),因为古代丝织品需要经过捶捣以后才能制衣。捣洗白练,是为了使白练上面的线头、附着物与“练”脱离,更光滑,更柔软。

  ⑸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但杜甫并没有去广西的意愿。这里桂水应指湘水。朱鹤龄注:漓水与湘水,同出于今桂林府与安县海阳山,漓南流而湘北流,漓水又名桂水。公时未尝至桂林,而此又言“飘飖桂水游”(《咏怀二首·其二》),他诗又云“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千秋节有感二首·其二》),盖湘水自临桂而来,亦得称桂水也。阙:缺。阙舟楫,并不是没有船,而是说没有雇船的钱,即缺舟楫之资。

  ⑹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音pí皮),一种军用小鼓。鼓鼙,语出《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将帅之臣”。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这里的鼓鼙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五六句,是说既无法南下,也不能北上。

  ⑺不称意:不如意。

  【鉴赏】

  这首《暮归》,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上。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黄”字是动词。“柝”,现代称为“梆子”。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也不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赏析】相关文章:

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赏析09-24

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及赏析09-02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原文及赏析07-17

暮归原文及赏析08-22

《暮归》的阅读理解及赏析02-27

《暮归》原文及翻译赏析03-09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6

阮郎归·西湖春暮原文及赏析08-31

《阮郎归·西湖春暮》原文及赏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