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例析小班初期角色游戏的特点和组织小结
【案例一】刚入园不久的孩子,进入角色游戏区就表现得很会玩,他们“炒菜”“吃饭”“抱娃娃”,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装模作样地拿个筐子去买菜,空抓两把“菜”就回来了:有的煞有介事地给“娃娃”喂东西,一口又一口,自言自语地哄娃娃。虽然老师们希望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但是,孩子们玩的时候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扮的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既做爸爸的事,又做妈妈的事,角色混沌不分,似乎只要玩着、做着,就十分开心了。
【案例二】仔细观察孩子们,就会发现他们玩时往往会重复一个动作。比如,一棵“小包菜”或一棵“小蘑菇”放在碗里,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舀着吃,重复着“舀”和“吃”的动作:他们喜欢炒菜,拿个小铲在锅里搅啊搅,“搅”的动作让他们很享受;他们喜欢切菜,就反复切……
【案例三】孩子们玩的时候,会有简单的交往,说上一二句话,出去串串门儿……但他们的交往一般不需要对方的回答,也不在乎对方的反应,更不需要“一起玩”“配合玩”等等。他们的言语交流,更倾向于自言自语,他们的“共同游戏”,更偏重于“游戏中的背景”,他们一起在一个空间里忙着各自的事情,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案例四】他们一会炒炒菜、一会吃吃饭、一会抱娃娃、一会摆弄碗筷,动作琐碎不定,频率短促快速,就像一刻不停的灵活的小老鼠。他们转换游戏的时间可以用半分钟来记时,甚至更短。
【案例五】一个女孩子抱着娃娃说:“娃娃口渴了。”她就去找老师要一只水壶,老师给了她,她有模有样地放在灶上烧起水来。一个男孩把娃娃放在床上,他说娃娃要盖被,就跑去找老师,老师就给了他一块布。
【分析】根据以上观察,小班初期角色游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没有角色意识。尽管教师喜欢在游戏前明确分配给孩子爸爸或妈妈的角色,但孩子根本不予理会,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喜好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
2.游戏内容简单。主要反映家庭生活中基本的吃饭、炒菜、抱娃娃等内容。而且以重复“动作”为主,非常享受“动作”带来的乐趣,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3.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每人都在玩,体现出孩子们好玩的天性。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较少,往往不期待对方的回应,倾向于与同伴玩相同或类似的游戏。
4.注意集中时间短。孩子们玩的时候虽然十分投入,但不会专心致志地玩某个东西或某件事情,常常频繁地变化游戏内容和形式。
5.对材料会有新需求。小班的孩子虽然刚接触角色游戏,但他们玩的时候,也会根据需要,向教师索要新材料。
【建议】在组织小班初期角色游戏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教师总担心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玩游戏。不自觉地用模式化的方式教孩子,用预设的目标要求孩子。其实,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小班的孩子虽小,但已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生动地在游戏中反映简单的生活内容。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因此,教师不必过多地干预小班孩子的游戏,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学会发掘孩子在游戏中的闪光点。
2.多设置相同内容的游戏。小班初期的孩子喜欢玩相同内容的游戏,并且喜欢模仿或重复别人的动作。因此,多设置相同内容的游戏是最好的选择。如教师可设置4个~5个“娃娃家”,每个“娃娃家”相对隔开,提供小床、小桌、小沙发、小灶具等材料,让大多数孩子都能进人“娃娃家”游戏。
3.从最简单的材料投放做起。小班初期的游戏材料投放不易过多,否则幼儿会无所适从,影响游戏效果。投放的材料要尽可能形象生动一些,以成品玩具为主,重在引发孩子游戏的热情。当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新的材料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提供。
4.尊重孩子现阶段的游戏水平。小班初期,幼儿角色意识不强,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不必给幼儿分配过多角色,也不必面面俱到地教孩子如何玩。
【例析小班初期角色游戏的特点和组织小结】相关文章:
角色游戏小结11-10
小班角色游戏活动教案(精选16篇)07-12
中心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总结10-01
小班语言活动的策划和小结11-25
中班角色的游戏教案08-26
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意义02-20
幼儿园小班自主性游戏小结09-30
小班游戏《轻和响》教案08-25
区角游戏小结11-22
结构游戏专题小结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