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采玉歌》的宋词赏析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前言】
这首诗写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是李贺诗中少见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蓝田县出产名贵的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老夫采玉歌》便是以这个地方为背景,描写了采玉人的艰辛。
【注释】
(1)水碧:碧玉名,产于水中。
(2)步摇:妇女的首饰。
(3)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车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
(4)蓁:同榛。榛子可食。
(5)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6)蓝溪两句:写溪水与采玉者互相憎厌,溪水夺去人命。
(7)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8)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
(9)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翻译】
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一个采玉的老汉。他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夜雨之中留宿山头以榛子充饥,老夫流泪就象杜鹃啼血,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采玉的民工经常死在溪水里,好象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工,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女儿,自己一旦丧命,她将怎样为生呢。
【鉴赏】
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水碧”就是碧玉。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正如王琦所说:“夫不恨官吏,而恨溪水,微词也。”(《汇解》)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老夫采玉歌》的宋词赏析】相关文章:
《老夫采玉歌》诗词赏析03-15
老夫采玉歌原文及赏析09-07
宋词《玉楼春》赏析06-23
《玉楼春》宋词赏析06-21
《采玉行》唐诗赏析04-06
《洞仙歌》宋词赏析06-20
《采薇歌》作品赏析06-30
《洞仙歌·冰肌玉骨》赏析01-24
《玉楼春·春景》宋祁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