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江宁夹口其三赏析

时间:2021-03-22 10:48:28 赏析 我要投稿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赏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茅屋沧洲一酒旗,午烟孤起隔林炊。

  江清日暖芦花转,只似春风柳絮时。

  其二

  月堕浮云水卷空,沧洲夜溯五更风。

  北山草木何由见,梦尽青灯展转中。

  其三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前言】

  《江宁夹口三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作者途径江宁夹口时所作,描绘出夹口的美丽景色,给人历历如绘的感觉。其中第一首以春光比喻秋光,表现出浓郁和谐的诗情画意;第二首则在写景中隐隐表现出一种幽深的禅学境界;第三首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泊船落帆之后夹口空旷、岑寂的境界以及熟悉的枫树已经衰败的景象,叙写了江边小店夜晚打烊的情形,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心情。诗意浑然天成,耐人寻味。

  【注释】

  ⑴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夹口:在左右曰夹。《仪礼·既夕》:“圉人夹牵之。”

  ⑵沧洲:滨水的地方。

  ⑶只:一作“恰”。

  ⑷溯(sù):逆流而上,后作“溯”。

  ⑸展转:同“辗转”,翻身貌。

  ⑹侧出:斜侧着从岸堤上长出。

  【赏析】

  王安石的诗集中以“江宁夹口”为题的七言绝句有两组,共五首,前一组两首,后一组三首。这三首诗属后一组。

  《江宁夹口三首》主要描绘的.是江宁夹口的景色,融情于景。第一首以春光比喻秋光,表现出浓郁和谐的诗情画意。第二首则在写景中隐隐表现出一种幽深的禅学境界。

  第三首诗最为著名。此诗开头写泊船落帆之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舱里一灯荧荧,窗外夜色茫茫。这里的江面特别宽阔,波光浩渺,月轮孤悬。在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一切都披上了一层轻纱,罩着淡淡的哀愁。江上景物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在诗人的意念之中,此时此刻,最突出的感受应该是一个“静”字,虽然诗里没有明白写出。尽管岸边芦花瑟瑟,江上浪涛澎湃,但这一切都不在诗人的注意之中。因此,给读者的感受仍然是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关门的咿哑声打破了江边的寂静,诗人的目光又转向岸上。王安石多次来往此地,当然知道附近有家小店,只是在朦胧月色中,周围景物显得有些异样和陌生,才迟迟没有辨认出来。而“无灯”又说明了小店主人的孤贫。这一句的描写,已由静态转为动态。

  首句境界空旷、岑寂,次句描写细致入微。两句都是写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联想还没有明白表达出来,因为这时候连他自己也还不太清楚。接下来第三句仍然写景,只是在景物的内涵意义上已大为延伸,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一次诗人的目光投向了一棵枫树,一棵倾斜的、半枯的枫树。过去他看到的是此树绿叶婆娑、生机蓬勃的形象,而此时因为江水冲刷,岸沙崩坍,已是蟠根半露,枝干倾侧,快要死去了。这如同庾信《枯树赋》里所说的那样:“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于是诗人发出岁月易逝,年华老去的慨叹。

  客舟、孤帆、江水、月色、小店无灯、枯树倾侧,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凄迷寂寞的境界。第四句笔锋忽然一转,正面写出诗人的感想:“既为曾经之地、旧识之物,那么,为什么不能找到我去年停泊时的系船之痕?”“应有”二字,十分武断,看似无理,实则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同时,又告诉了读者:大江日夜奔流,过去的一切早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皇甫松的《浣溪沙》说得好:“宿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王安石所说的“应有”,其实正是“必无”。因为从反面落笔,诗中的感慨才更深一层,回味才更为隽永。

【江宁夹口其三赏析】相关文章:

江宁夹口锺山咫尺被云埋赏析05-12

江宁夹口日西江口落征帆赏析05-27

《塞下曲·其三》赏析05-14

《感遇》其三赏析07-12

送客之江宁原文及赏析08-19

《无题其三》译文及赏析08-09

古风(其三)作品赏析04-22

《室思·其三》赏析05-15

清平调·其三赏析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