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1-09-14 16:51:5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巴茨在《教育文化史》一书中说:“研究教育史,就其本身而言,是不能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的;但它使我们更为聪明地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这是因为研究教育史可以帮助我们看出目前的重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重要问题是怎样出现的,过去曾怎样解决的,过去解决的办法能否用来解决目前的问题。”的确,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我们面临的重大教育问题,几乎都无法与教育史截然分开。举例来说,我国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理论决非空穴来风,它实际上与二千多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脉相承的。翻开教育史著作,我们可以找出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线索。该理论最早由古希腊思想家提出,后由人文主义教育家继承和发扬,再由欧文奠定理论基础,最终由马克思发扬光大。再如,关于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问题,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洛克、赫尔巴特、斯宾塞等大思想家、教育家都曾参与这场争论,争论双方各执一端,难有定论。其实,我们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究竟两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孰优孰劣,孰对孰错,完全可以从教育史中寻找答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鉴古知今”、“往事不忘,今日之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这些古今中外的格言和警句是对历史学科的肯定,也是对教育史学科的肯定。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只要教育科学具有存在的价值,那么教育史的存在就是必需的。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朱永新说过:“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大师的对话而已。 ”翻开《外国教育史》,我们可以接触到终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的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教育专著的克鲁普斯卡娅、提倡集体教育的马卡连柯、提出“以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赞科夫、写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名著的苏霍姆林斯基等等;翻开《外国教育史》,我们还可以接触到现代西方的一些教育思想新流派,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改造主义、存在主义、分析主义、结构主义等,与这些大师对话、与这些现代的思想流派对话,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他被美国人称为 “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他所撰写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被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他一生提出了很多教育主张,如:“儿童中心主义”“从做中学”等教育原则,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变”。其中有一个观点让我记忆特别深刻,他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写道:“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愈不觉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一方面是在那里受教,那么所得的结果愈好”,这句话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反复读了几遍,觉得很有道理。暑假有次听陈主任的讲座,陈主任最后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无痕。当时我就立即想到杜威的这句话,“教育无痕”,不正是杜威这个观点的精练概括吗?

  我相信,教育是建基于人类本能活动之上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样说不仅不会破坏“教育”的神圣,而且恰恰言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当教育被狭隘化为一种专门职业,被置于“有目的有意义有组织”的逻辑拘囿时,它的很多意义已经消遁无形了。“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联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制度化的教育框束中的战战兢兢惟惟诺诺诚惶诚恐,大言无声的无痕教育多么让孩子们翘首以盼。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此,教育的丰富性只有靠生活才能展得开说得明。离开生活的教育是驯养,除了造就不会生活的木偶外不会有其他收获;离开生活说教育,除了教条以外不会有更多其他内容。当我们以生活来诠释教育,教育知识才具有人性,才具备灵性,才拥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我相信,教育是沟通的函数,而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因此,教育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驯化,教育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有了充分的沟通,才会有教育的创造、教育的快乐、教育的享受与富足,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

  我相信,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

  我相信,溶融于生活中的无痕教育之若拙大巧将在生命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对教育者如此,对受教育者也如此。

  说到这,我不仅又想起杜威的另一个教育观点:教育无目的。他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而我们平时总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我突然感到迷惑:到底纯教育的本身有没有目的呢?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史读书笔记10-30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有哪些复习阶段11-28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03-01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08-17

外国名著《简爱》的读书笔记05-26

外国名著的读书笔记范文01-16

外国名著英文读书笔记范文04-28

外国名著昆虫记读书笔记范文08-03

外国诗歌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