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秋日翠微宫翻译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日翠微宫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秋日翠微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
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
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翻译】
秋天的早晨,露水凝结在朝殿上,在阳光照耀下,山光水色显得是多么的青翠缥缈。宫门外的楼观错落有序,淹映在朝霞里,七彩光芒照耀着重重宫门,紫气东来,万物呈祥,真是一派美丽的景象啊!哎呀,日形如轮,万物生息。鸦鹊飞过,一片阴影。正午,潺潺流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水波荡漾,五光十色。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才能真正看见圆圆满满的太阳。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已经到了秋天。但我们仍然像那葵与藿一样,相恤相依,倾心向阳呵。
【鉴赏】
一般人知道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叱咤风云、功德兼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三百年长盛不衰,被历代累世所敬仰,所推崇。但对李世民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却知之甚少了。李世民是一位造诣很高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其诗词作品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字字锤炼,语言凝重,思路广阔,大气泰然,知识渊博,厚重真诚,想象丰富,感染力强。
李世民曾三次赋诗给房玄龄,一位开国君王,为一位大臣三次赋诗,可见其对玄龄公之倚重。《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这首诗,全文共十句,前四句描写宫廷内外美好的秋光秋色,歌颂了朝野上下一派和谐美丽的景象。中间四句通过太阳周转、流光溢彩的描写,表达诗人光阴易逝人已老的感叹,也隐含太宗皇帝功成名就,玄龄贤臣忠贞不渝之意。最后两句通过葵藿草相恋相依的自然景象,借喻作者与房玄龄的情谊之深厚,将君臣之交赞叹为兄弟手足之情。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重点与赋诗之目的所在。豪情中映射着淡愁,雄浑中蕴含着细腻。
这首帝王之诗,句型优美,对仗合韵,诗中有画,画中寓意,借秋日风光,抒己之胸肠;寄风物之志,传己之友情。堪称赋和馈赠之佳品。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渊次子。少年征战四方,灭隋取天下,功勋卓著。武德元年(618年),为尚书令,封秦王。九年(626年)于玄武门发动兵变,得太子位。旋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业空前,史誉“贞观之治”。卒,庙号太宗。重视文艺,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奖掖文士。亲自修史,勤奋执笔,诗文均有成绩。《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四十卷,《全唐文》录其文七卷,其中赋五篇。
解析
翠微宫,原名太和宫,建于武德八年,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废,贞观二十一(公元647年)年重修,改名翠微宫。同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幸翠微宫,写下了这首诗。整首诗是一个灰暗的色调。一个“肃”字写出了秋日宫中萧索肃杀的景象。秋日的凉风让整个皇宫仿佛凝固在悲凉之中。荷叶是残破衰败的,树丛连成一片如大块的帷幕遮盖了远景和光亮的天空,“菊丛”虽美,但也挽回不了秋的颓废。作为一个盛世帝王为什么会如此忧伤呢?这或许是源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的病逝。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在位时立的惟一的皇后。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既是唐太宗妻子,又是诤友,被唐太宗誉为佳偶和良佐。她为太宗生下三个皇子四位公主,统治后宫有条有理,与唐太宗感情深厚。唐太宗的好多烦恼都可以向长孙皇后倾诉。这样的一位贤妻离他而去,他怎能不感伤悲痛呢。于是才会发出 “树冷半帷空”的感叹,感慨枕边人已失,自己面对万里山河的那份孤寂!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出一个伟大帝王的内心情结。
【秋日翠微宫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秋日翠微宫》的翻译及赏析09-15
池州翠微亭原文翻译及赏析08-15
《隋宫》的翻译及赏析07-11
宫怨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隋宫燕》翻译赏析09-11
楚宫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
宫词注释、翻译及赏析06-23
《楚宫》原文及翻译赏析03-01
《宫怨》原文及翻译赏析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