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信仰》的读后感
主题词有两个,‘中国人’ 和‘信仰’,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 读后感。书不是社会科学调查类的记录文字,而是三个作者自己相信并且想要宣扬的东西,加上十七位政协,教授,国学学者,方丈,音乐家,画家等等人士的访谈。 居然就算在中国人头上了。我想我只好这里说一句 :我不在那之中,我不是属于他们代表的那群中国人。第二个词“信仰”, 我特别的去google了一下,以下是 “信仰” 两个字 在维基百科里的解释,看起来挺靠谱的,所以我把它抄在这里,以弥补此书没有提供的名词解释。如下:
“信仰,是指對聖賢的主張、主義、或對神的信服和尊崇、對鬼、妖、魔或天然氣象的恐懼,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信仰主要针对“观念”,而崇拜主要针对模某个“个体”,例如上帝、耶稣、太阳、狮子等。信仰与“认知(相信)”不同,一般说认知(相信)一种理论,而不是说信仰一种理论。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是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體現著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可靠落實。信仰與所信仰的物件是否客觀存在沒有必然聯繫。宗教並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不可作為信仰物件。”
但是马上我就发现维基网站自己都在说这个词条没有列出参考和来源,所以不能查证,而所谓能够查证,就是来自具有公信力的出处,类似‘直线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个公理一样的公信力。 我欣赏他们这样的坦诚,就像我花了这些时间,硬生生几乎看完这本书, 然后罗里吧嗦写这么一堆下来,无非就是一个目的:不推荐您看这本书,但是万一如果您有兴趣看的话,希望您记得我们所信的所仰的都应该来自自己独立的认知和判断,别人说的,即使是印成了书,也不过是他自家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确,也未必值得追随。
书的前半部分,第一章“有信仰的生活”,和第二章“中国人的信仰”,使用的是脑白金广告的语言技巧,没有逻辑也不提供分析说明,只用斩钉截铁的话语说出口号式的句子。很多陈述句,使用不同的同义或类似的修饰词,中心词仁爱啊和谐啊被无数次的重复,达到强调的效果,读后感《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中国人的信仰》 读后感》。因为没有逻辑,看起来很难受,同时因为语言单调重复,中国文字的美感完全缺失。比如人是时间的主人,比如说国家是人,国家是善等等。(我还是喜欢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定义,那正常多了。)
接下来的一章是“中华文明重光”,很多内容看不懂,也许是专业学术的东西,不是老百姓去看的(虽然在题目上圈了所有的中国人在内,但是写的东西又把俺们普通老百姓排除在外了),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些作者如果想要宣扬什么,达到读者的心灵,至少得让人看懂吧。
后面的访谈录,因为是特定的某些人群,不是我们常识理解的普通人,比如占中国人很大比例的平头百姓,头衔里没有学者,没有家,不靠研究这个研究那个谋生(或者安身立命)的人,只一份工作,或者只一亩三分地挣钱糊口养家的人。这些被访谈者所说的,或出于自己的真心感受,或出于冠冕程式理论,比作者们前面写的东西从内容上来说,有意思些,也饱满些,对白的记录没有那么空洞,也没有那么多口号式的语言。访问者有时很有技巧的应和,在应和中套入自己想说的话,向他们自己提倡的说法靠拢,不小心就以为了是被访问者和他们自己宣扬的主题的共鸣。被访谈者当然不好意思直接否定。
只不过即使那些没有读过书,不知道儒家,佛教,道教的人们,也会有自己很朴素的自发的生而为人,祖祖辈辈的传承下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我还是不要用信仰这个词,太大),这些东西会规范,左右,甚至引领他们一生的作为,诚实,童叟无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或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等。他们未必一字不差的这样表达, 他们也未必能够有机会表达(你看,写这种书的作者不会去采访我们)。所以我不认为这本书里写的是中国人的事情,而是三个作者自己以为自己在写中国人的事情。
最后一章“信仰启示录”,实在毅力不能够,没有细看,就不作评论了。
我一边看书的时候一边试图理解作者们这样说这样写的出发点,目的在哪里。因为相信人心不轻易那么险恶,才会认为他们是真心的相信自己所说的能让世界更加美好,才有此书,而不单纯为了名利。另一方面,深深发现出版书的`自由原来很足够。
那么对于书中所说的仁爱等,在下的看法如下:
对于个人来说,独善其身的时候讲究仁爱真诚没有任何问题(我会把正直排在第一位),但是对于一个机构,组织,甚至社会来说,作为基底的应该是公平,公正,合乎大多数人利益的秩序,能够获得美好生活的公平机会和可能性,以及明确的秩序之内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的权力和自由, 以及以上所有的受到保障的可操作性。而这些,不能指望作为已经握有/被赋予权力的个体的自发的信仰仁爱,施善于其他民众,而是一个能够保证他不滥用权力侵害他人的权利的完善的制度。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本书说的都不对,而是因为,自欺欺人式的唯心可能会混淆甚至误导人们的注意力的方向,使人的注意力从这个社会真正的症结和弊端离开,那么文字也可能是祸害。(就象对另一个新闻的炒作会让大众的注意力从一个新闻上离开,哪怕后者多么值得长久的关注。)可幸,应该会有很多人象我一样,读不完这本书。
另外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真的应该要多读点书,否则看到这样的书,不能够引经据典的反驳里面的一些深深不以为然的说法,不是一般的懊恼啊。
【《中国人的信仰》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种子的信仰》读后感08-25
信仰的力量读后感作文02-17
《街拍,我的信仰》读后感08-12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04-12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11-25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09-01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07-13
信仰随笔06-29
沉睡的信仰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