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即生活国旗下讲话稿
我不止一次从学生随笔中读到过类似的话:
又要写随笔了,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什么可写的。回顾这一周,学校里每天这样过,上下学的路上也没发生什么事儿,家里一切照旧。生活就这么平平淡淡,每天两点一线……
我也不止一次读到过这样的作文:考试考砸了,心情低落、觉得天地都灰暗了。走在放学路上,偶遇一位卖花姑娘或是一位残疾人,或是一位年迈苍苍的老人,卖花姑娘看出了我的沮丧,用自身的经历,充满热情地鼓励我,最终使我走出阴霾,重新获得奋斗的力量。
我还不止一次地有这样的经历:在批阅考场作文时发现一篇佳作,不由得击节赞赏,但过后又发现,这原来是某本杂志上的优秀作文;更有甚者,它还吸引了好几位同学来借用……
今天,我并不想在这里说什么大道理,或教授什么作文之道,我只想与大家分享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曾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老舍先生的:
1943年秋,老舍写成长篇小说《火葬》。这是一部以抗日武装斗争为题材的作品,它描写了我国军队乘敌占的“文城”空虚,派出便衣队偷袭城池的英烈行为,以及城内各色人物种种不同的面目、心态和命运。但是,这部作品完全建筑在作家的想象之上,缺乏活生生的'现实描写,是一部相对失败的作品。老舍在总结失败教训时说,首先“文城是地图上找不出的一个地方”,其次“抗战数年来,我并没有在任何沦陷区居住过”,“这样一来,我的‘地方’就失去了读者连那里的味道都可以闻见的真切。”
即使是像老舍这样的大作家,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土壤也会失手啊!
第二个故事来自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曾接到父亲的一封信,其中这样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的语气平淡,即使是说到自己的大去之期,也仍透出一种淡然。然而,这样的叙述让朱自清泪如泉涌,他想到父亲是强忍着膀子的疼痛给自己写信,想到父亲日渐衰老,终将与自己阴阳两隔,想到昔日父亲对自己的种种关爱的细节,不由得百感交集。强烈的情感引起了写作的冲动,于是,父亲的一封信,成就了散文名篇《背影》。
人们读《背影》多感动于细腻而深沉的父爱,可是,如果没有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动,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深深牵挂,往事又如何能历历在目,拨动心弦?
第三个故事是我自己的:
很多年前,我曾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产生疑问,我为自己的青春将在重复琐碎的工作中消逝而悲哀。每天回家经过弄堂口的小杂货店,我总会看见那个敦厚的店主殷勤地迎来送往,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我不明白,这样平庸的生活也值得满足吗?后来,看到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一位访台的音乐家说到了台北的一家面馆,老板娘每天站在灶前下面条,但是,她把这个最平凡的动作做到了最好,于是这家面馆也成了台北最好的面馆。说到这些,这位早已成名的音乐家神采飞扬。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把最平凡的做到最好,那位店主就是这样经营他的小店的吧?我身边的那些老教师就是这样每天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的吧?重复琐碎的事情如果做到了最好,是否也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呢?“把最平凡的做到最好”,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后来,我把这一段经历写成了文章,题为“我追求的是平凡”。
如今,重温旧作,曾经的困惑、曾经的成功、我拥有的美好、我追求的理想,那么分明地浮现在我眼前,在这些用心写下的文字中,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脚印。
这一辈子,我大概不会成为作家,但文字永远会是我记录生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我的生活是脚踏实地的,我的文字也是如此。
我时时会想起这三个故事,它们总会让我沉思:该怎样写作?该怎样做人?该怎样生活?
我想起了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句: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
就有快乐和宝藏。
以此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勉。
【写作即生活国旗下讲话稿】相关文章:
幼儿国国旗下讲话稿04-13
生活即老师作文02-17
生活即课堂作文10-12
寒假生活国旗下讲话稿02-12
生活的意义的国旗下讲话稿11-22
国职业学校国旗下讲话稿范文07-31
优秀作文:生活即老师05-02
生活即老师小学作文10-12
学会生活的国旗下讲话稿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