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书笔记
《劝学篇》里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能力体现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职业发展,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一本小小的红色书》就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角度讲解了写作的基本技巧,提出好文章需要遵循的结构5原则、风格11原则、可读性4原则,为我们奠定了写作基础。虽然《一本小小的红色书》是以英文写作为研究对象的,但其中所用的写作原则和技巧,对任何有写作需求的人都有指导性意义。
《一本小小的红色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是加拿大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曾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他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英文写作、语法及逻辑教学体系,出版了一系列经典著作,这些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可以说,《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已经成为写作领域的标杆之作。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
一、开门见山,自上而下的行文结构
我们可能都听过一句话,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被誉为“世界互联网教父”的凯文·凯利曾指出,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已经不是人才,而是——人类的注意力。随着网络的出现,碎片化的信息爆炸式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注意力已然成为稀缺的奢侈品。那么,对于写作者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注意力呢?答案是,开门见山,自上而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文章应将重点放在开头,首先告诉读者中心大意,也就是常说的“观点先行。”其实,这项技巧在经典名著中已经被反复应用,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经典开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以及朱自清在他的名作《背影》中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等等。
开门见山地抛出关键点,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布局,使读者高效地获得信息,这就是“自上而下”的行文结构。你可别以为这只是文字工作者会用到的技巧,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思考要求随处可见。举个例子,麦肯锡有个经典的电梯30秒理论,要求业务人员在与客户同乘电梯的30秒之内,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案。这就需要业务人员能够开门见山地抛出重点,吸引客户的注意。职场上常说的“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就是这个道理。
可能你会疑惑,那些悬疑小说如果在开头就说出了谜底,那不等于剧透,没有吸引了吗?其实,《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所提出的原则,主要针对说明文的写作,因为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比如简历、研究报告、工作汇报等等。所以,想要我们的文章清晰易读,吸引读者注意,就需要构建自上而下的行文结构,开门见山地抛出重点。
二、细节丰富,案例翔实的个人风格
说文章的结构应该自上而下、观点先行,可能你会产生怀疑:文章结构都一样,那不成八股文了?实际上,结构就像骨架,支撑起整个文章;而真正决定个性的,是血肉,也就是细节和案例。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写作中,丰富的细节意味着足够的说服力和画面感,能帮助读者理解主题,加深阅读印象。举个例子,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因为他抓住了炊烟和落日的细节特征。同样的道理,在说明文中,翔实的案例、具体的描述就像血肉,让文章更加饱满。我们常说的“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就是这个道理,细节和案例让文章更加可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丰富细节并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夸夸其谈,否则就适得其反,成了“灌水”。保持简洁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冗余和重复的`叙述容易分散主题,让读者失去耐心。历史上就有个经典例子,说明朝初年有位大臣,他写给朱元璋的奏本有几万字,在奏事的时候,念了一万多个字还没说到重点。朱元璋非常生气,罚了四十大板。可见,精炼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说明文的写作。
鲁迅先生说过,他在文章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毫不可惜。所以,要使我们的文章血肉饱满,需要丰富案例和细节,但也必须注意保持简洁。
三、排版设计,反复修改的可读性
计算机科学领域有个词叫做“视觉关注机制”,说的是在复杂的外界场景中,人类视觉总是能快速定位到重要的目标,并对此目标进行细致的分析。而对其他认为不重要的区域,视觉仅仅进行粗略的扫视,甚至直接忽视。
视觉关注机制告诉我们,我们的视线总是会自发的寻找重点,并对重点格外关注。这项原理应用在写作中,就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好的文章应该可读性强,排版清晰。
布兰登在书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排版和设计的原则,包括使用摘要、增加空间、改变字体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对文章进行修改,让它变得更加精致。
他在书里做了个很动人的比喻,说文章中令人满意的部分就像花儿,而不满意的部分就像灰尘,写作就是清扫灰尘、创造花儿的过程。很少有人能一气呵成、下笔便就,哪怕是作家也常常反复改稿,以至于“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优秀的文章往往离不开精心的打磨。文章的可读性离不开良好的排版,但更重要的是仔细的斟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希望更快地达成目标,总在不断的寻找捷径。但正所谓“有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卓越的成就离不开坚实的基础,万丈高楼也需从平地建起。最好的捷径,其实是脚踏实地。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读书笔记12-15
《红色右手》读书笔记10-27
红色书籍读书笔记02-23
一本书的读书笔记12-14
一本读书笔记12-3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1-26
那一本小小的电话簿小学作文09-03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07-13
《如何阅读一本书》高中读书笔记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