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写作的意义的散文
昨天晚上在《无戒老师90天训练营一期》听了尹沽城老师的一段分享,感触颇多,一边听一边陷入沉思。
尹沽城老师非常钟爱国外文学,那么多的国外作家的名字,竟然倒背如流,说的那么流畅自然,犹如一只钢笔整整齐齐地书写在纸上。
尹沽城老师分享的很多国外作者,其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读了28%,因为是前几年前读的,人物关系复杂,对当时背景不了解,作者笔下人物的名字非常长,根本都记不住谁是谁,至今没有再去重读。
哈金先生的《等待》是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的,到现在不过一年度多,一点都没有想起来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就像从来没有看过一一样。
快速扫读,不记笔记并没有什么卵用。我现在开始质疑30分钟读1本书,用30分钟到底可以提取什么样的精华?
这个问题,日后一直值得去深思。好像类似于“拆书帮”的活动,也只是拆那些工具书。
真正的文学是拆不了的,因为,真正的优秀作品,是由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一个标点符号组成的。
当那个词语出现在那个段落里,就是最恰当的地方,读者们绞尽脑汁,也不曾找到与它相媲美的词语去代替它。
甚至有时候连一个句号,都不能抹去。
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
真正的优秀作品,是通过一个作者反复地推敲、淬炼、修改、删减、提取。最后才完成的。
一本优秀的作品,内容包含着作者的心血,以及每个日夜键盘上的敲打,思想上的碰撞。
写文字就是重新遇见自己,试图从另一个渠道去了解自己,用文字去解析自己,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剖解出来。
从2016年开始,亲眼目睹一些公众大号涌入自媒体的汪洋大海,他们赶上了恰当时机,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有人说:“他们只是文字的技工,并不是真正的作家。”
最开始我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听了尹沽城老师的分享,才豁然开朗。
像张嘉佳、刘同、大冰、咪蒙这些畅销书作家,他们只是流量作家。
并不适合写作初期的人去模仿,一味的模仿他人,只有两个结果。
一是有一小部分概率会分到一杯羹。
二是把自己引向歧途,粉身碎骨。
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他们会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写作为了什么?为什么写作?似乎是两个问题。
写作能赚钱吗?赚钱容易吗?不容易,太难了。单纯靠文字变现是最难的,当然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取舍的。
毕竟大部分写作的人都出身寒门,人是需要生活的,生活是需要钱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自己。
很难坚持自己,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初心”在哪里?有些人写着写着就忘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文字就像一个沙漠海洋,都说是金子会发光的。但是你周围的沙子实在太多了,要经过怎样的甄选?才能让你脱颖而出,你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出你的技能。
在最开始写的时候,我非常焦急,快速积累粉丝,成为标签作者,甚至签约…
像其他简书大神那样,割韭菜、薅羊毛,迅速变现。
昨天问了“太湖浪子”师哥,你粉丝那么多,14w+,一个星期涨了1w+,师哥说:“粉丝多能吃啊。”
我回答说:“可以割韭菜啊!”
师哥说:“韭菜割了长得快吗?”
那一刻,我沉默了,没有再试图尝试敲几个字回复过去,陷入了一番思绪中。
在文字这个领域里,假如你一旦介入了,终其一生都将被卷进来,这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漩涡。
【重新审视写作的意义的散文】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力量的重新审视09-06
学会正确审视自己散文11-03
教师应重新审视育人标准教育心得随笔11-27
重新定义教育的意义的内容07-08
写作的意义06-04
嫉恨别人不如审视自己散文02-02
意义散文09-29
生日是快乐的也是需要审视思考的散文08-12
浅谈写作的意义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