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领导讲话稿

时间:2021-08-26 19:41:42 讲话稿 我要投稿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领导讲话稿

  摘 要:《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是结构主义描写汉语语法的作品,是当时新的语法体系,可谓现代汉语结构语法学的开创之作。作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其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是十分重大的;但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我们也应看到其美中不足。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领导讲话稿

  关键词:语法讲话;结构主义;句法;词类

  《讲话》注重结构分析,重视句子格式和语序,分析句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在划分词类上,《讲话》是根据词的分布标准,如词的共同性质和共同用法。

  《讲话》认为词是“既有一定意义又能自由运用的单位”。文章把词分为: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语助词、象声词十类;还介绍了词头、词尾。《讲话》把量词与数词分别独立出来各自为一类。此外,文章虽没有提出“兼类词”,但在谈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时举了一些可做两类或几类的词语。

  《讲话》根据词的分布标准来划分词类,打破了以往传统语法中以意义划分词类的局面。实践证明,按词的“性质和用法”来划分词类,是符合缺乏形态的汉语的实际的,从而解决了当时汉语词类划分的难题。

  二、在句法结构上,《讲话》巧妙地将结构主义与传统语法结合起来。

  《讲话》在句法结构章节写道“除了一个词的句子以外, 每个句子都可以分成多少个成分,这些成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句法关系,造成一定的'句法结构”,这句话其实就体现了形式意义相结合的观念。文章将汉语主要句法结构分析为主谓,补充,动宾,偏正,并列,把动补结构独立出来,这是首次。《讲话》描写这五种结构抓住了汉语构造的本质特点,不仅可用来分析单句,还可用来分析短语。从最后一章“构词法”我们能看到,这五种句法结构,客观上揭示了汉语词法结构、句法结构的某种一致性。

  根据句法关系,文章把句法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补语、修饰语和中心语。由于重视重视句子格式和语序,句子成分的划定是以位置为标准,而不像传统语法学根据施受事来判定主宾语。如在谈到“主谓结构”时,《讲话》指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合起来造成‘主谓结构’。”它认为主语对谓语讲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或者致使谓语陈述的对象。

  在区分主语和宾语上,文章明确指出“主语是对谓语说的,宾语是对动词说的。”“一般地讲,在现代汉语里,主语总是在谓语的前边,宾语总是在动词的后边。从意义上看,主谓跟谓语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宾语跟动词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因此《讲话》取消了“倒装宾语”这一说法,还按语序标准把宾语分析为受事、处所、存在、结果、施事等。根据语序来确定主宾语为当时汉语主语宾语区分问题提供了新的借鉴。

  三、在分析句子的方法上,《讲话》突破了传统语法句子成分分析法,把层次分析法与成分分析法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成分层次分析法。

  文章认为汉语是“一个结构套着另外一个,或是这个结构跟那个并列”,由此提出分析句子结构的步骤为:对并列结构采取“多分法”,其他四种结构用“二分法”。《讲话》既讲层次,也讲关系。如对句子“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 的分析,文章说:“这句话可以先分析成主语和谓语两部分,主语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谓语是‘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主语是偏正结构,‘打破了’是动补结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是偏正结构当宾语用。”《讲话》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对后来汉语语法研究具有启迪作用。

  然而《讲话》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正是因为它是一部优秀的着作,我们对它不免要求更高。《讲话》让我不满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贯彻一个严密的语法体系。虽然在《序》中,作者已经强调“实在担不起来这个总结的担子。”这有点过于谦虚了。文章大多是在解释某种现象,而不能把其联系起来,加以概括,建立一个严密的体系来统摄一切。有人说《讲话》没有一个统一的语法体系却也未免言过其实。《讲话》其实是有语法体系的,那就是结构主义。比如在分析句子时,《讲话》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然而在分析兼语式,采用成分分析法。显然文章遵循的语法体系在文中并没有完全贯彻。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体系,文章对其说明也不多,在行文中也少有交代,就连在句子分析方法一节,对层次分析法的介绍也就寥寥300多字。

  第二,语法基本概念不明确。序中说道本书编写主要是“从事实出发”,“下定义的时候很少。”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探讨具体问题时,若无明确的定义,不免给后面工作带来不便。如在词类一章,文章对于什幺是词,什幺是词类没有给出具体的语法概念。《讲话》论及词类时谈到 “一类词有一类词的共同性质,共同用法”,但没有具体说明什幺是“共同性质”、“共同用法”。在介绍名词“锁、锯”时,说它们“也是动词”;文章还出现“许多双音动词也可以是名词”这样的措辞,“有时候形容词加上’了、起来’一类字眼,如‘花红了’’雨大起来了’,简直和动词没有区别。”这样似是而非的对认真学习的读者带来许多困难。从定义出发不等于下定义,虽然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很不容易,对汉语语法来说就更加困难,但是由此躲避必须要下的定义,则是因噎废食,其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讲话》是一部集体写作的水平较高的着作,使现代汉语从传统语法想结构主义语法靠近。《讲话》距出版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其中有些观点相对于目前的语法理论,可能尚欠完备,也正是这些不足,引导人们去思考,去探索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郭凤杰 一部具有鲜明结构主义特色的现代汉语语法学着作[D].1990

  [2]殷焕先 《语法讲话》读后报告[J].1954

  [3]段茂升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与结构主义语言学[J].2004

  作者简介:谌欣(199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领导讲话稿】相关文章:

领导讲话稿11-03

领导讲话稿07-07

领导经典讲话稿01-02

领导讲话专用讲话稿06-09

开业领导讲话稿05-06

入队领导讲话稿11-02

欢迎领导讲话稿11-11

领导的讲话稿范文06-14

领导动员讲话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