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我热爱的平谷作文
篇一:山乡巨变,我热爱的平谷
我的家乡是家喻户晓的大桃之乡——平谷。在这片土地上,我慢慢的成长,她就像艾青笔下的“大堰河”一样,孕育着一方水土人民的独特风水人情。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践行,我们的生活似明艳的篝火,点亮着激情,燃烧着希望!
近几年来,平谷区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稳步推进《平谷区“十二五”时期环境建设规划》的落实,以良好的城市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各镇,各乡,各村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种植了大面积的树木,花草,使曾经的荒芜的地区充满了生机盎然,鸟语花香。
政府不仅致力于生态建设,对于农村的建设也是倍加关注。一座座高楼林立在山下,很多年过花甲的老人都不禁慨叹:“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在乡村住上这样的“好房子”。看到的是他们一张张的笑脸,那么甜蜜。我问爷爷:“原来是甚么样子的?”爷爷告诉我:“1860年的时候,住的都是石头房子,一场大雨过后,房顶上,还有砖的缝隙间,长满了房塔,房顶上的小瓦就像要溜下来一样。在后来,整修了一遍,虽说条件好了点,可当雨天来临的时候,还是会有滴答滴答的水滴穿透到房子里,又经过了修葺以后,才算有了个不透雨的`定所。接下来的几年里,在党的号召下,,村支书们带领村民们奔向小康生活,因为大多都是没文化的,几乎都是农民,所以,只得从农业发展。于是,掀起了一场劳动风波,大家努力干活,积极进取,才有了后来名副其实的小康生活。”爷爷笑的那麽爽朗,布满皱纹的双眉也舒展了开来。
现在,有养老保障金,还有合作医疗。各乡镇有医院,诊所,看病方便,不用向以前一样只有省城才有大的医院,卫生院也并不普及,看个病,不仅得花很多钱,而且,遥远的路程中的疼痛必须一忍再忍。
虽说我年岁不大,确也见证了些“家乡的成长”。“我爱这片土地,爱的那么深沉……”,如艾青的诗篇一般,我热爱平谷,热爱这篇土地的人文地理!
篇二:山村巨变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终于到了,爸爸开着小车载着我和妈妈准备去看望外婆。
一上车,我向往常那样马上系好安全带,做好了遭受汽车颠簸折磨的准备,快到外婆家了,我顺着车窗往外看,不由得惊叫起来:“妈妈、妈妈,快看那稻田里怎么能开汽车呢?”妈妈说笑着说:“傻孩子,那是联合收割机,现在科学发达了,机器不但可以代替人工收割稻谷,还可以帮农民播种。”“是吗?那现在的农民就不会像以前那样辛苦了。”妈妈点点头说:“对呀,现在的农民都懂得运用科学种田,不但减少了劳动时间,而且提高了劳动效率。”
快到村口了,我觉得一路上不像以前那么颠簸,而是非常平稳。是不是爸爸近来的开车技术大有长进,爸爸说:“到了,快下车吧!”刚下车,我突然惊呆了,踩在脚下的不再是几个月前坑坑洼洼的土路。而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而且路的两旁都种上了会开花的树,不但绿树成荫,而且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外婆乐呵呵地把我们迎进屋里,舅妈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满满的一桌菜,有香菇炖排骨、清蒸桂花鱼、鲍鱼汤,还有舅舅自家养的青虾,真是太丰盛了。我们边吃边聊,舅舅得意地对爸爸说:“今年虾池不但大丰收,而且乡政府给虾农引进了几个大客户收购商,因此,虾也卖上了好价钱。”
饭后,表姐和表妹一起帮舅妈收拾饭桌,我也不闲着,拿起扫把扫起了饭桌下的垃圾。扫完垃圾我正想往外婆家门前的那条臭水沟里倒。“不行,不行,不要乱倒。”舅妈赶紧追出来,“应倒在门口右边的专用垃圾桶。”在舅妈的指引下,我把饮料瓶放进可回收垃圾桶,把鱼刺,虾皮放进了不可回收垃圾桶。正当我想转身回屋时,我发现水沟一点也不臭了,里面有一群小鱼儿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清澈见底的水缓缓的流着,水草也跟着流水跳起了柔美的舞蹈…。。。。
表妹带我参观了他们的花园式新学校。直到太阳已经下山,我和爸妈准备回家了。临走时,妈妈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元塞到外婆的手里说:“妈,这点钱您拿着花。”“不,不,不,你们看,我有的是钱。”外婆从她的兜里取出厚厚的一叠百元大钞接着说,“现在村里哪个老人缺钱花?一个月可领800元的社保金和200元的老人生活保障金。再说你哥嫂可孝顺了,吃的穿的都把我照顾的好好的,你看我这新衣就是你嫂子刚买的,挺合身的……”外婆那乐开了花的脸,幸福极了。
妈妈欣慰地说:“日子越过越红火,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改革。‘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好政策给家乡带来了巨变,经济建设上发展得很快,环境美化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素质也大大提高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的思索:我们生活在这伟大的时代,幸福的时代,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山乡巨变我热爱的平谷作文】相关文章:
山乡巨变初中作文09-15
我爱山乡美作文08-08
我的家乡的巨变的作文06-28
山乡寻春散文07-01
山乡小镇散文07-11
山乡秋韵经典散文06-26
我看家乡巨变作文10-13
美丽的顶山乡村作文05-23
巨变家乡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