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家长的解决方法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偷窃的行为时,你要怎么处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偷东西家长的解决方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照顾孩子时家长或许会遇到一个让自己感觉很没面子的事情,那就是发现自己家孩子偷东西了。这种事情放在以前的话,那处理方法肯定是一致的。家长们秉承的观念就是偷一次、打一次,打到不再偷为止。而现在如果有家长发现了孩子有偷盗的行为之后,就会纠结要怎样去教育孩子了。害怕说重了伤害孩子自尊,又怕装作不知道的话孩子的坏习惯改不掉,会影响一辈子。
其实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并不能准确的被定义为偷。因为6岁以下的孩子并不能准确的区分“你的”或者“我的”这个观念,往往在发现自己喜欢某种东西而自己却没有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把它拿到自己身边。虽然这个行为在大人的意识里已经可以被定位为偷了,但孩子却并不是故意而为之,她的观念里并没有这样做是不好的概念。
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之后,要明确自己的态度,虽然是无心之失,但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身边有个小姐妹给我讲过这样一个事:自己家女儿有天回家兜里装了好几块糖,就问她是从哪来的。一番盘问之后,原来是女儿偷拿了幼儿园老师放在讲台上的要奖励给优秀小朋友的糖。知道了这种情况之后,她就马上带女儿去超市买了一大包糖,第二天亲自带女儿去幼儿园,让女儿认错并且把糖还给老师。虽然老师一直坚持不要,但从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发现女儿有偷拿什么东西的行为了。
这种处理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是很正确的。在发现自己家孩子有这种行为之后,家长要注意这三点。
1、树立正确价值观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之后,家长要帮孩子分析自己行为的错误,并帮助孩子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个责任,不管这个责任有多轻,哪怕只是需要一句道歉那孩子也要让家长亲自去做。这样孩子才能完全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
2、注意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行为,无非是因为自己没有这种东西而缺乏安全感或者喜悦感。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喜欢的东西只要是在家庭可以承担的合理范围之内,家长就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也会增加孩子的幸福感,让孩子尽量避免有犯错的可能。
3、不要打骂孩子
发现孩子有偷拿行为之后就打骂孩子的做法绝对不要再有了,不然不仅不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还可能会因为为了躲避这种惩罚而出现下次的撒谎行为。家长最好明白:心平气和的分析一件事情的利弊因果远比拿起扫帚声嘶力竭的嘶吼和打骂更有用。
孩子长大之后的行为和家长从小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不想孩子长大之后被别人指责作风不好,那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教育每一件事情,帮孩子改正每一个错误的时候都应该格外尽心,尽量保证高效又有用才最好。
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1、孩子偷东西时,家长要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虽说“自我中心期”是成长轨迹,但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贪得无厌”视而不见,要开动脑筋尽早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嘱咐孩子及时归置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或是纸笔,并告诉孩子要使用多长时间,征得孩子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带走,在归还时要向孩子说“谢谢”。宝宝的东西也一样,没经过宝宝允许,妈妈和爸爸也是不能把玩具随便给别人的。
2、孩子偷东西时,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手偶游戏、编故事等方式,例如:给孩子讲“拾金不昧”的故事等,让宝宝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他体会丢了东西会是多么着急,并鼓励他及时归还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或是食品,我们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强化他的分享行为,这样很快就能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并学会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行为习惯。
3、孩子偷东西时,不能给孩子贴上“小偷”标签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拿”别人东西的经历,对于孩子的偷东西行为,切忌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因为孩子可能没意识到自己行为有多么错误时,大人已经给自己贴上了不道德的标签,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可能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
孩子喜欢偷东西的原因有哪些
1、很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
小孩子都有一种新奇感,拿到某种物品的时候,他们会开心地把玩,而孩子如果自己没有这种东西,可是其他小朋友却有,自己得不到,又想要,就可能会产生偷窃的行为。家长们应该要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再加以制止,不要对孩子太苛刻,有些可以满足孩子的,应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2、孩子有侥幸心理
有些孩子偷别人的东西,会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这样拿一下而已,别人又不会发现,如果这样的侥幸心理,家长们不及时制止的话,就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大、越来越肆无忌惮。
3、孩子并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有一些宝宝会偷别人的东西,是觉得只要是喜欢身边的东西都可以拿,他们并不了解那是属于别人的,不属于自己。所以,家长们还应该要告诉给孩子物品的所有权概念,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都区分开来,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当成是自己所有的。总而言之,父母应告诉孩子,别人的就是别人的,自己最好别去偷拿。
教育孩子的禁忌有哪些
1、教育孩子的禁忌有太多指示
那些有问题的孩子,他们父母发出的指示更是高达35个。殊不知,指令越多,孩子越反叛。其实,很多小事完全可以由着孩子自己去做。
2、教育孩子的禁忌有教育不一致
教育孩子最怕的是爸爸妈妈的口径不一致,这时孩子或不知所措,或误认为总有一个人的话可以不理,那么以后呢?你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
3、教育孩子的禁忌有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亲“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
——引起别人的注意
孩子偷拿东西有时是为了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妈妈的钱包藏起来,她就不会出去打麻将了;把小伙伴的玩具藏起来,小伙伴就会来找自己玩了。
——物质无法满足
看到同伴有了新玩具,自己也想要一个,就会有借来玩玩的想法。
——追求刺激
这是种通过做“你们都不敢做”的事来吸引别人关注的方式,并以此为豪。
——心智尚未成熟
孩子还小还未产生对物品所有权的概念,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是就是管不住“想要”的冲动。
如何处理孩子“偷东西”问题
我们应该首先去了解孩子“偷拿”东西的原因,根据原因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气从心来先打骂指责孩子。以下是处理孩子“偷东西”行为的正确做法:
——不要在公众场合公开指责孩子
无论什么时候,教育不要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不要发现孩子“偷拿”行为就不顾场合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如果有他人在旁嘲讽羞辱一定要及时阻止。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实质是“偷窃”,如果大人事后给孩子加上“小偷”的标签,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沮丧,对他的成长会产生阴影。
——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告诉孩子这样拿别人东西的做法是错误的,引导孩子正视错误及时去归还物品,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位国外爸爸教育孩子的视频,可以作为参考。
——不反复追究,不随意转述
当事情过去,孩子也及时改正时,大人不要继续追究孩子的错误,也不要随意向别人转述,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预防孩子偷拿行为的3个方法
——建立正确的物权观
在平时生活中教导孩子建立东西归属权的观念,这个东西是“我的”、“你的”、“他的”,同时让孩子体会一下东西丢失时的难受。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拿孩子东西时先征询他的同意。
——增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偷拿”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那他需要的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更多的爱与陪伴。父母应该多和小孩互动,了解他的生活境况。
——订立规则
与孩子制定规则,想要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别人同意,不能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借的东西一定要归还至主人或原处。
最后,当孩子遇到错误时,父母的反应或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回过头来看文章开头的问题,遇到孩子偷拿行为,首先单独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再鼓励他自己去弥补错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更需要的是让自己更加镇定与理性。
【孩子偷东西家长的解决方法】相关文章:
儿童偷东西的解决方法04-03
孩子发脾气家长的解决方法09-10
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的解决方法09-14
家长错怪了孩子的解决方法09-14
孩子会打人家长解决方法09-14
家长收到孩子的成绩单的解决方法09-15
与家长聊聊初三孩子压力大的解决方法07-21
孩子走神的解决方法06-20
孩子早恋的解决方法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