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的全诗及赏析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的全诗及赏析,欢迎阅读!
【诗句】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出处】
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意思】
昨天在月光下共同散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聚会痛饮。
【鉴赏】
今日在此别离,不知何时我们还能再在一起把酒痛饮,欢乐相聚。昨天夜晚,我们还一起在月下行走呢!今朝送别,不知何时再见?回想昨日欢乐相聚,离情更是依依难舍。
【全诗】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鉴赏】
代宗召严武入朝,杜甫作此诗赠别。奉济驿,地名,在成都东北的绵阳。严公即严武,曾两度为剑南节度使,与杜甫甚为相得。题为“重送”,乃因前此杜甫有诗作《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
诗作开篇即直切“送别”主题。诗人相伴友人走了一程又一程,真想就这样一直陪伴下去,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此分别之际,哪怕有万分不舍,也只能忍泪吞下,又何必为离人更添伤感呢。“青山空复情”,道路两旁伫立的青山,仿佛也同诗人一样,一路相伴而来,一路满含送别的深情,在二人话别之际,连脉脉青山也有几分不舍。前路,君将远去,两畔相伴的青山,即替“我”传达着无语的祝福呢!相信严公你一定会明白。
伤别之际,昨夜把杯相劝、共图一醉的情景又涌向眼前。皎洁的月色为两个挚友作证,他们推杯把盏,叙叨离情,倾诉心曲。尽管已是临别,但毕竟还相聚在一起,那今番离别,后会何期呢?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重逢,才能够再次邀明月同醉呢!诗人深知此番离别,世事难料,故而送别之语中含着哀伤。
诗人忆及与严武的相识相交,不禁感慨万千。二人是那样的投契,赠诗相与,经济提携,相互尊重,如此跨越了等级的挚友,以后恐怕很难再有机会遇到了。细想严武为人,是“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他所管理过的地方,人们都在称颂讴歌他;他出处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都位居高位。
这样的友人,如今就在诗人面前一步一步远去了。回转身,独自回行,那是怎样的凄恻呢?“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在回往浣花溪畔的路上,诗人早已感受到了无边的寂寥,带着失落一个人走路的滋味,有时正好比一个人的辗转飘零,说不尽的凄楚!还不仅是一个人寂寞地走一段路,还有那“寂寞养残生”,余生似乎也只有寂寞为伴了。
挚友远去,诗人惆怅失落如此!感情真挚,凄楚感人,是此诗佳处。
注释: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译文: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连续三朝你任将相真不容易。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作品简介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送好友严武的诗作。此诗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创作背景
奉济驿,在成都东北的绵阳县。严公,即严武,曾两度为剑南节度使。762年(宝应元年)四月,唐肃宗死,唐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因之前已写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故称“重送”。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严武有文才武略,品性与杜甫相投。镇蜀期间,亲到草堂探视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彼此赠诗,相互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的全诗及赏析】相关文章: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翻译及赏析08-01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的原文及赏析01-06
辛弃疾《定风波再用前韵药名》全诗赏析12-09
陈子昂《送东莱学士无竞》 全诗赏析11-11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全诗赏析09-15
《草堂》全诗赏析10-27
《蝉》的全诗及赏析09-13
《国殇》全诗赏析03-14
王羲之《兰亭诗》的全诗赏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