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的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1-08-07 18:07:45 赏析 我要投稿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的原文及赏析

  【诗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出处】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翻译】此情此景令人彻悟了佛理,美妙的善道是我历来所尊崇。今后我决心挂冠隐去,以佛道为凭藉超然生死极乐无穷。

  【全诗】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全诗赏析】

  顺着这一思绪,诗之结尾忽然化出了顿然悟道式的旷达之语:“净理(即佛理)了可悟,胜因(即“善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站在宝塔顶上,悟觉到世界之长久和人生之有限,则身外的功业、名利、荣华、享乐,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倒不如挂冠弃官、超然世外,以领略佛家的无穷之“道”,不更有兴味些?从登高俯临的清奇之境,引发“了悟”佛理的旷达之思,这就是岑参《登慈恩寺浮图》所抒写的情志。杜甫则不同: 他在后半篇虽也描述了“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的俯览之景,却又隐隐与时局的.混乱、山河的破裂交织在一起,表达了“登兹翻百忧”的志士之慨。所以,结尾又以“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的比兴,寄寓了那深切的忧国之思。读来令人百感交集、惋叹不已。明人王世贞称“岑(参)才丽而情不足” (《艺苑巵言》)。比较一下岑、杜这两首同题之作,人们正可感受到:岑参旷达,杜甫执着; 岑诗以境界之清奇雄丽见长,杜诗则以诗韵之蕴藉深沉为优。从诗以言志的传统眼光看,岑诗之“情不足”,恰为杜诗之韵深长所压倒。判杜诗为“压卷”,良有以也。倘若从对登高览景的审美观照看,则岑诗写景的奇恣清健,又非杜诗所能及也。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的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赏析03-12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及赏析12-02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及赏析12-04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和赏析12-01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文及赏析5篇02-20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原诗和赏析10-12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的全诗及赏析12-17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原文、翻译、注释、赏析09-29

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原文译文赏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