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三首其三》的原文及赏析
【诗句】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出处】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其三》。
【意思】新娘进门的第三天就下厨 房,洗了手便开始烧菜做汤。不知婆婆 的口味,就先叫小姑尝尝味道。三日入 厨下:古代习俗,女子嫁后第三天要下 厨做菜。羹(gēng):浓汤。谙(ān):熟 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小姑:丈夫 的妹妹。
【鉴赏】新媳妇进门第三天,下厨亲手做菜奉献公婆。但是因刚刚进 门,并不知道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口味如何,于是在菜做好之后,先让 小姑尝尝羹汤符不符合婆婆的口味。按照古代风俗,女子嫁后的第三天, 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新媳妇刚刚进门,自然不知道婆 婆的`喜好,而小姑因与公婆吃住一起,自然知晓婆婆的食性,于是新媳妇 做好菜后,让小姑先品尝一下。此诗生动地表现出新媳妇的心态,以及她 的细心与聪明才智。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过门的媳 妇在婆家操持家务,待人接物周到小 心。[例]新媳妇大约还可以从唐诗学 到为人处事的灵机慧心:“三日入厨下, 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 尝。”(马瑞芳《书的故实》)
二、前两句用 以形容下厨烧菜做饭。[例]多少女人 们,自从“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起, 大半生就消磨在这样的厨房里。(梁实 秋《由厨房说到妇女解放》)
三、用以比 喻做完某事,待人鉴别评判。[例]“三 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小姑,成了一切烹调的权 威。一篇文章出来,不是首先看是否合 乎实际,或者远一点,看若干年后仍为 真知灼见还是胡言屁话,而是首先看眼 前的行市,看能否获得“小姑”与“姑”的 首肯,仿佛那才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标 准”。(符号《简单的复杂·前言》)
【全诗】
《新嫁娘词三首·其三》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鉴赏】
王建是中唐擅长妇女题材的大家,他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女子 婚姻家庭中的种种际遇,以优柔之性观妇女之事,体妇女之情,在妇女日 常生活琐事中提炼素材,尽骋才情,这首《新嫁娘》便是其中之一。该诗是 一首新题乐府,塑造了一位聪敏、灵巧的新媳妇的形象,语言通俗,叙事直 白,由于善于捕捉生活中最富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读来生动有趣,贴 切自然。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三日”是指新媳妇过门后的第三天,依 照古代婚嫁习俗的惯例,这一天,新媳妇得开始下厨做菜了。由于这是第 一次在婆家的家务表现,给婆婆、小姑的印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自己 以后在婆家的处境,所以务必格外用心,“洗手”表明了新媳妇的郑重其 事,认真谨慎。
除了认真,还得用心,做到周全。即使烧得一手好菜,但每个人的口 味不尽相同,倘若能知道婆婆的喜好就好了。这位聪明细心的媳妇并没 有憨莽地直接去问婆婆,而是拐了个弯,采取投石问路的方式寻找答案: “先遣小姑尝”。小姑是和婆婆长期生活的人,她们的食性应该一致,所以 菜肴做好之后,并不直接端上桌,而是先让小姑尝尝味道,万一不好,还有 补救的机会。这一典型的细微情节,就使一位聪明巧慧、熟谙情理、心思 细密的新媳妇形象跃然纸上,可谓“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沈德潜语)。
在王建的创作中,乐府诗尤为出色,在新乐府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他大胆以“俗言俗事”入诗,善纳民间日常生活、风俗人情入题,诗风 平实质朴,与元白乐府在精神上保持一脉贯通。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 评价曰:“张王乐府,天然清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此真善于 绍古者。”这首乐府诗也集中体现了这一风格: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 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其诗风对后世也影响颇广。
【《新嫁娘词其三》的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新嫁娘词》原文及赏析09-06
新嫁娘词原文及赏析08-22
新嫁娘词三首原文及赏析09-04
《新嫁娘词三首·其三》全诗及赏析11-05
新嫁娘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5
新嫁娘词赏析05-16
《新嫁娘词》译文及赏析04-04
《新嫁娘》赏析07-05
《凉州词三首·其三》原文及赏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