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怪状与对策论文
中学语文课文几乎篇篇是美文佳作,学生天天学习,耳濡目染,应该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写作质量一定很高,然而读了十几年名篇名著的高中学生,一到自己动笔写文章时就感到头脑空空如也;还有大半的学生文理不通,错别字连篇,内容胡编乱造,空喊套话,千人一面孔,万人一腔调,作文能力相当低拙。
一、原因
1.硬性命题,学生不熟悉不爱写。
那些命题像“紧箍咒”一样,强制学生说那些不想说,不愿说,无可说的话,那些学生不熟悉或虽然熟悉却缺少浓厚兴趣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们对作文感到为难并采取勉强应付或说大话、空话、假话。在写作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把各类作文选当作工具书,强制学生背诵抄写作文选的佳作来应付考试。笔者认为,这是最误人子弟的事,长此下去,作文教学将步入一条死胡同,一个个棱角鲜明的学生都成为了圆宝石。
2.提供范文,学生难以张扬写作个性。
教者往往在教完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仿写一篇作文,似乎讲求读写结合,学生也有“拐棍”可扶,但仿写过多,学生依样画葫芦,往往会变成一种模式,万一拿开了“范”就会成为“邯郸学步”的燕国人,不知如何开步了。无疑是对中学生富于想象、乐于创新和要求自我表现的心理的扼杀。
3.缺少素材,学生产生写作畏难情绪。
许多学生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教室到寝室,缺少社会实践,缺少生活素材。这些学生每周对一篇作文或随笔只能冥思苦想完成,但作文成绩却没有提高,因此认为写文章最难,写来写去还是原地踏步,想从六十分写到九十多分,比数理化考一百分还难,因而失去信心,产生畏难情绪,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作文的兴趣和写作积极性。
上述三种心理都是中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怕写作文的心理压抑的反映,这些心理阻碍着中学生写作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习作缺乏真情,没有个性,内容和形式鲜有创意。
二、对策:
1.关注生活,汲取信息。
语文教学的方向越来越趋向社会化,从课堂教学的“小语文”向广泛涉猎各种语文知识的“大语文”转变已是当务之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研究社会,反观自我,汲取信息,从多角度、多方向寻求多种答案,才能体现写作教学的人文作用。《诗经》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指广采各种各样的山石,才能够创作出玲珑剔透的玉雕来。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是生生不息的想象和创造,它促使知识的“清流”代代相传,这“活水”也是写作的取之不尽的素材,有了它,“巧妇”不再“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学生不是“巧妇”吧,也能“烧”出实实在在的“米”“饭”来。 2.开放命题,不拘定格。
中学生自有其独特的心理,引导得法,可使他们在写作中不断涌现灵感,命题方式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少拟封闭性的题目,多出开放性的命题,可指定写作范围或话题,可交代副题,可提供材料让学生自行命题,可老题新作,可正题反作,可反题正作,可一题多作,总之,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梯度来出,要有变化,有创意,不断激发学生写作情绪的兴奋点,使之始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写作。
3.举一反三,发散思维。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始终起主导作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作前的启发和引导,二是批改中的启发和引导,三是讲评中的启发和引导。有些较难的题目,或记叙较难理清头绪,或说明较难抓住关键,或议论较难摆明观点,这就需要教者提供一些思路的线索,启发和引导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思路。还有些题目,或需要明其来龙去脉,或有典籍掌故,或牵涉前人章句,或存在一些难解词语,教者应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帮助学生清除在思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总之,教师对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应有举一反三的作用,目的始终是扩展学生的思维(如逆向思维、辐射思维、比较思维、集中思维、综合思维等),让学生领悟到不管哪个题目都大有思考的天地,大有可写的材料。
4.张扬个性,突出创意。
作文应该是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即便是孪生子女,他们笔下的父母也不可能是一个面孔。因为作文中融进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性分析,而好多学生一写好老师就是认真备课,关心学生;一写起好学生就是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写语言一副学生腔,写人物千人一面,写事件平铺直叙,“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高考议论文都试图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我,而在大多数考生笔下,却只剩下了干巴巴的几个论据,空洞洞的几句议论,居高临下或不着边际地谈别人怎样,把自己游离于文外。因而,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力戒学生矫揉造作的语言,以“我口说我心”抒发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出格”,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朝着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具体评分标准努力。
【学生作文怪状与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怪班+怪师=怪学生作文01-06
怪学生550字作文03-24
小怪小学生作文05-30
怪爸爸作文06-02
关于怪的作文06-02
怪爸爸作文12-29
怪老师作文11-20
关于怪作文01-27
怪妈妈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