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等四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7月4日至7日,***副市长率领各县区分管工业的县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潍坊、烟台、德州、滨州四市考察学习。期间,考察了山东海化集团、晨鸣集团、潍柴集团、南山集团、德棉集团、华鲁恒升集团、皇明集团、亚太集团、中大·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山东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亚光纺织集团、盟威制造高科技工业园、魏桥创业集团滨魏工业园,听取了潍坊、德州、滨州三市工业发展情况介绍,7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在利津宾馆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四市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潍坊、烟台、德州、滨州四市工业发展速度快、质量好、投入大、后劲足,在加大工业投入、实施“三个一批”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养高素质企业家等方面都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氛围浓,工业发展的环境优。潍坊、烟台、德州、滨州四市都把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已形成共识。尤其是去年全省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以来,四市在工业发展上都有新举措、大动作,掀起了新一轮大投入、大发展的新高潮。所到之处,到处是建设工地,到处是塔吊林立,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呈现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竞争态势。潍坊市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指导思想,在鼓励企业招商引资、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进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德州市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在全市形成了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浓厚氛围。滨州市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功勋企业家和明星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了“工业强市”的良好氛围。
(二)千方百计大投入、上项目的劲头猛,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四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变调控为发展的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大投入、上项目。潍坊市2008年全市技改投入突破200亿元,2008年达到350亿元,今年1-5月份完成技改投资234.2亿元,同比增长121.6%。滨州市去年完成工业投入227.3亿元,增幅达到106.6%。今年1-5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入95亿元,同比增长58.2%。德州市2008年技改投入突破100亿元,2008年完成150.7亿元。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2008年,潍坊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2911户,完成增加值50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06.2亿元、利税169.8亿元、利润101.4亿元,5项指标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7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销售收入804.5亿元,增长55.9%,实现利税71.1亿元、利润40.5亿元,分别增长33.1%、31%。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60家,完成增加值2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08亿元、利税109亿元、利润70亿元。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在全省排名与199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4、5、5、4个位次。今年1-5月份,潍坊市32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47.6亿元、利税84.5亿元、利润5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9%、46.6%、40.8%和51.4%。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40.4%,实现销售收入395.3亿元,增长66.4%,实现利税31.3亿元、利润17.7亿元,分别增长48.1%和33.9%。预计上半年,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销售收入510亿元,增长45%,实现利税68亿元、利润43亿元,分别增长45%和42%。
(三)企业家境界高、魄力大,骨干企业规模膨胀快、带动能力强。四市工业之所以发展比较快,关键是培育了一批大块头的企业。潍坊市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去年全市有2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3家企业突破50亿元。滨州市把培植壮大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历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2008年开始实施“1238”工程,即:到2008年,培植10户左右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0户以上销售收入30-100亿元的企业、30户以上销售收入10-30亿元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800户,形成梯次推进、竞相发展的格局。去年全市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户,30-100亿元的企业1户,10-30亿元的企业8户。四市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这些企业有一个好的当家人。潍坊、烟台、德州、滨州等市这几年在培养企业家上下了不少功夫,培养了一批能够驾御市场经济的高素质企业家,并且这些企业家都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远大理想,境界很高,魄力很大,目光长远。
(四)园区建设大思路、大手笔,引进的大项目多。潍坊开发区规划起点高、配套速度快、引进的大项目多。潍柴集团在开发区建设的潍柴动力工业园投资70亿元,占地3000亩,每栋厂房占地100亩,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亿元。滨州大企业领办的13家工业园,累计投资165.7亿元,已有11家陆续投产。德州开发区自1998年正式启动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7.2亿元,入区项目累计达到514家,合同投资金额193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累计达到216家,到位投资75.3亿元。
二、对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启示
概括起来,四市加快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县有以下五点启示:
(一)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优化环境不放松。近年来,我县上下“工业强县”意识明显增强,发展工业经济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种政策环境更加宽松。但与四市相比,硬措施少,企业得实惠少,加快工业发展的压力小。潍坊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工业技改项目贴息和企业新上项目征地补贴;滨洲市在滨州开发区为魏桥集团无偿提供5000亩土地,为盟威制造无偿提供1100亩土地;德州市、县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工业,把工业发展指标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最优良的环境。
(二)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大企业带动不放松。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作为提升全县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举措,新上了一批较大的项目,加快了骨干企业发展。但与四市相比,新项目数量少、规模小,骨干企业发展速度慢、后劲不足、带动能力差。潍坊市的海化集团、潍柴集团、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等重点企业每年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晨鸣集团每年投入都在20亿元以上,今年投入50亿元以上。海化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今年计划达到200亿元。潍柴集团1998年一度濒临破产,从2000年开始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实现翻番,今年计划达到200亿元。晨鸣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5.7亿元,利税13.4亿元,预计今年达到150-180亿元,利税20亿元。海化、晨鸣、潍柴三家企业占了潍坊工业的近三分之一。滨州市的魏桥创业集团从一个乡镇油棉厂一直做到世界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8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明年至少达到530亿元。一个魏桥创业集团,占了滨州市工业总量的42%。德州市的恒升集团投资14亿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了第一套完全国产化的大化肥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四市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大项目建设、抓大企业膨胀,挺起了工业经济的脊梁。
(三)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放松。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决策水平、管理能力的高低。我县有些企业基础本来不错,但年复一年不见有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停产倒闭,这与企业家境界不高、魄力不大、素质低、能力差,与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不无关系。魏桥纺织已做到世界同行业第一,但是仍不停步;潍柴动力目前是全国同行业第一,今后的目标是瞄准世界第一;海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目标是打造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海洋化工企业;晨鸣纸业的目标是跻身世界纸业前10强,亚光集团的定位是国际化的亚光,他们研发的品牌产品先后打入澳大利亚和美国市场;盟威制造通过与德国BBS集团合作,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全国最大的活塞生产企业,计划到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生产规模成为活塞行业世界第一。他们的企业家境界高,魄力大,目光长远,敢于高起点定位,敢于大胆的引进使用人才、开展对外合作,实现理想的信念非常坚定;他们坚持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都实行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原参股,都实行经营管理人员年薪制、职工岗薪制,企业发展非常具有活力,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坚持抓园区建设不放松。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载体。近年来,我们每年投向县经济开发区大量资金,进行配套建设,可以说是举全县之力建园区。但与四市相比,投入依然较少,园区档次依然较低,对大项目的吸引力依然不强,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建设机制不活。潍坊市的潍柴集团在开发区建设的潍柴动力工业园投资7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亿元;滨州大企业领办了13家工业园,累计投资165.7亿元,其中仅魏桥集团就领办了3个,累计完成投资94.5亿元;德州市通过灵活的运作机制,向园区内引进了波司登集团、光明乳业集团、双汇集团以及皇明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他们都是充分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建设园区、配套园区,靠企业引进项目,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同时企业也通过建设园区、引进项目,拉长了产业链条,扩大了发展空间。
(五)加快工业发展,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放松。德州和滨州都属于我省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经济实力不比我们强,发展条件不比我们好,工资待遇不比我们高,但是他们各级领导和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好,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上上下下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面对困难不服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种知难而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正是它们发展快、变化大、后来居上的动力所在。
三、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对照四市加快工业发展的做法和我县存在的差距,当前我们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全县工业跨越发展。
(一)努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把建设优质高效的环境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营造“三个环境”:一是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在开展好各种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的同时,将明年确定为“工业发展年”,每年都确定“工业发展月”,深入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典型,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想工业、议工业、凝心聚力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尽快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招商引资、对外合资合作、推进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适当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工业技改贴息和新上项目征地补贴;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放宽重点企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积极创造能够承接大企业、大项目的基础环境。三是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尽快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对各乡镇、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最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奖惩。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为全县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的奖励力度,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市或国家劳动模范评选、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调动起企业家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干劲和热情。
(二)深入推进大企业带动战略。把实施大企业带动做为一项持久的战略性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主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大企业,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突出抓好“四个支持”:一是支持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迅速扩张资本总量。鼓励县内重点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扩大规模、催生新企业,对于以上方式改革的企业,免除工商注册和土地、房产过户等管理规费,达到一定规模的,适当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大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期间发生的费用,允许摊入当年成本或分年度摊销。当前,重点推进凤凰制药公司上市工作,积极开展三阳纺织公司上市论证工作。二是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搞好发展战略策划,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产业发展实际的大企业技改项目,优先推荐申报省、市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国债贴息项目和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对话、沟通、交流、合作的新机制,推动银企联手,实现双赢。进一步加大向县域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融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我县开展信贷业务,多渠道拓宽金融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以企业为载体的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拿出好项目、好产品和优质资产对外招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支持大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合作,对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形成的合资合作项目,在用地、基础设施配套、规费减免等方面可给予特殊优惠。全面启动民间资本,进一步放宽启动民资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民间投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指导企业通过内部职工集资、面向社会和市场融资等形式,聚集更多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三是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多种措施,建立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加快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建立和落实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和信息化资金,以财政拨款方式重点支持大企业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信息化项目。同时,对大企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认定为省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产品被新评定为国家或省级“名牌产品”的,由县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四是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增加经营效益。鼓励大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参加境内外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三)不断创优开发区发展机制。继续把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多渠道融汇资金,加快配套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创造能够承接大企业、大项目的基础环境。同时,进一步优化细化开发区产业规划,调整开发区布局。当前,要突出引导和支持利华益集团、三阳纺织公司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建设“利华益百亿工业园”、“利津纺织工业园”,通过企业建园区,加快开发区建设,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专业园区。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的整体管理和服务功能,在进区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建设等事项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上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窗口、示范作用,增强对大企业、大项目的吸引能力。
(四)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搞好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切实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一是大力培养现有企业家队伍。坚持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对比教育,开拓企业家思路,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经常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来我县讲课、做报告,定期选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到著名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企业的能力。二是大力培育企业家后备人才。加快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库,选拨出一批具有管理才能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进行脱产进修学习、到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挂职交流,形成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梯次结构。三是大力引进人才。尽快出台鼓励企业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国内外智力和技术引进机制,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尽快引进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大力发挥我县企业家协会作用,积极开展县内企业管理经营者交流,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远大理想,境界高、魄力大的企业家队伍。
(五)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引导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运行机制,调整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鼓励支持达到一定规模的优势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提高个人持股比重,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知识入股、职业经理人以管理知识入股,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产权激励制度。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尽快推开经营管理人员年薪制、普通职工岗薪制,根据经营者、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成果和所承担的责任、风险确定其工资收入,切实调动起企业管理、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才开发,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考核、奖惩,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在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采购和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创新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提炼企业精神,培养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合力。
【某等四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加快发展的建议06-11
加快发展建议06-17
加快医院发展建议07-10
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07-24
加快扬水发展的建议10-29
延安市农村社会发展的考察报告09-01
市县工业经济发展考察报告优秀范文11-01
加快经济发展建议07-11
加快农村发展调研报告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