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分析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这门有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学科中,它与说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共同成了重要的基本能力训练的目标,说穿了,语文学科的终端目的,乃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科学写作创造性
“写作文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件头痛的事。每次作文题目一出来,害怕之余,硬着头皮拿起笔,却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心中一塌糊涂。在老师严厉逼迫下东抄西拼,好不容易完成了,可自己一看,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啼笑皆非。”其实,这位同学说出的这番话,也正是很多初高中同学共同存在的问题,一言蔽之,作文难。
吕叔湘先生说:“写文章应该基本上是怎么说就怎么写”。这话听起来可喜,可是学生照样去做,却有点力不从心。中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毕竟不同于成人,他们要表达清楚一件事,除了使用一些生硬的方言土语和大量的代词外,往往还要伴随着动作表情。如果怎么说就怎么写,把粗糙的口头语言实录到纸面上,就会产生重复、脱略的毛病。那还成什么作文呢!学生在口语向文学语言转换的加工环节上卡壳,无法下笔,承受“山穷水尽疑无路”之苦,这就是学生作文“恐惧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怎样才能使他们不害怕作文呢?搞清“难”之所在,自然是关键。因为对此有了明确认识,有了思想上的准备,然后,引导他们逐步地写起来,将语文课中学到的方法用起来,这样;“害怕”自然就会慢慢地消除了。所以,作文之前,语文教学之中,这个问题就应当首先讲明白。
作文,换言之即作文章或做文章,随着阶段的不同,曰写作、曰创作等等,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场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借助于语言文字的外壳或反映现实生活,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等等,因此,在语文这门有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学科中,它与说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共同成了重要的基本能力训练的目标,说穿了,语文学科的终端目的,乃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口头的和书面的)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以适应日后工作,继续学习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之需要。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呢?
原因在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作为一门语言科学,它是建立在坚实的语言材料(如字、词、句等)基础之上的学问,因此,语文科教学的过程中,一切目标的达到,必须借助于具体而又有着严密系统的材料,如文章、基础知识点等来完成。而本门学科具体的训练流程:“听、说、读、写、练”五个环节,除“练”这个巩固印象、加强记忆的环节外,其余的四个环节,实际乃为两类,即听和读,说和写。前类是学习积累,为后面的说和写准备必需的材料;后一类则是听和读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是运用知识和技巧反映现实生活或反映内在情绪的具体活动。因此,两类之间的关系呈反向(或逆向)关系,从思维结构看,二者互为反思维过程,即学习积累之目的是为了表达;表达时发现学习积累不够或欠全面,故反过来又促发新的学习积累,这样反复的结果,就形成了语文学科如上的特点。
其次,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问题,毋容置疑地说,不论是何空间和时间,语言使用都在随时发生,少不了,也不可少。有人以为科学发展,数字化时代是不需要学好语文学科的(作文乃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这就大错了。别的大道理暂且不去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生活在你、我、他的圈子里,平时总得说话吧!好了,一说话,就涉及到了表达的问题,因为任何人也必须考虑说话的效果。如是看来,要表达收到理想效果,就不能不学好语文学科。以上是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位置问题,下面再看作文“难”之所在及宏观方面的学习办法。 凡涉足或感兴趣于本学科的人大概都知道,写作乃是一种很复杂的劳动。缘在于要作文或从事写作,首先要有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很全面的)生活积累(对中学同学来说,至少要有间接的了解),要有正确的观点和真实的思想感情,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其次,在动笔时,还要考虑到文体的要求及构思技巧等方面的许多具体问题,简言之,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在动笔前必须要成竹在胸。而“怎样写”的问题,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曾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在《致赖少麒》信中又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由此看来,虽说“文无定法”,但“多看”,总还是领略别人创作甘苦,吸取营养的有效途径。作家徐怀中在谈到创作准备时说,要多读名著和当前重要作品,熏染他们的花香。这样,在创作时“说不清在什么地方,可能熏染到某种气息,如同茶叶熏出了一点茉莉的花香。”(《创作:准备三题》)这种经验之谈,至少告诉我们,读多了,看多了,自然会受到启发和熏染,大有助于我们写作技能的提高。
写作又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创造”的意义,“般人的设想,系作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它与“制造”本质的区别在于,“创造”体现出“首创性、新颖性、流畅性和灵活性”(张德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等,而“制造”仅是同一模型的复制。因此,写作艰巨性则显而易见了。唐诗人杜甫就曾写下自己为诗的艰难:“三年得两句,一行清泪流。”显然,想不费气力就写出好文章来,是绝不可能的。那么,怎样才能既不头痛,又能写出好文章呢?“分格写作教学法”的创始人常青教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可走的路径,即“先人格,再及格,最后达到破格”。意即以别人作品为范本,学习模仿,训练自己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谓之“人格”;这种思维形成定势,谓之“及格”;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写出新东西来,乃是“达到破格”。这种方法是符合人类认识自然之方法的。陆游在回忆自己初学写诗的情况时说:“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当然,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又是千变万化的,写作如果仅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跟人亦步亦趋,是远不够的。要写出好作品来,对初学的中学生来说,应该在学习借鉴前人(他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笔写生活,而且要勤,要多写,那么,时间一长,我们的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最后,重回到听和读与说和写这一问题上,从思维结构方面说它们二者之间是同一的,只不过是思维的不同流程而已。明白此,我们完全可以在听和读的过程中
【刍议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分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刍议中学生语文作文新思维教学论文12-06
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策略分析教育论文12-28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刍议的短文论文04-14
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的方法分析论文07-26
初中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01-13
小升初语文写作题型及要点分析201711-13
分析性评价下高校英语论文写作教学论文07-27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优秀范文09-23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会计刍议论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