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大秦腔将军观后感范文
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新创作的秦腔历史剧《大秦将军》,主讲了秦始皇和大将王翦之间的故事。秦始皇想靠王翦灭楚一统天下,但同时又怕王翦兵权在手而造反,处处提防。王翦忠心耿耿,却又不得不向秦始皇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一心为秦。最终王翦不负众望,凯旋而归,没想到秦始皇又起疑心,最后他选择了归隐山中。整场表演场面宏大,大气磅礴,气势壮观。戏中既有舞女的翩翩起舞,又有士兵在挥舞刀戈,灯光不断变换,加上精美的布景道具,把舞台装扮得格外漂亮,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传统戏曲之所以颇具魅力,能在世界戏剧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是因为它是独特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即它的综合性、技术性、程式性、夸张性和虚拟性。中国传统戏曲是综合了舞蹈、美术、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但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写意的美学思想,虚拟的表现方法,程式化的舞台动作和鲜明的技艺表演等特征,然而它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者又是相互配合、紧紧交糅在一起的,缺一不可。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使其无论在叙事拟人,表意抒情方面,做到了既不是凭空地直诉,也不是苍白地呻吟,而是将具体的人物形象,即生动丰富的戏曲舞台形象诉诸观众,是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客观存在。
看完新编秦腔历史剧《大秦将军》,给人的感觉是好看好听,但好看的不是剧情,而是舞美灯光;好听的不是唱腔过门,而是交响音乐。我倒没觉得是看了一场秦腔,而是欣赏了一场舞蹈、话剧等的综合体。
首先该剧整个表演过程中把中国传统戏曲程式性的东西淡化了。所谓程式,就是将形态的某些要素定格化后加次遵守之,沿用之,也就是戏曲各艺术因素的组织化、节奏化和美化。传统戏曲从表演方面来看,各种身段与动作表现都有相应的特定用途,一切动作几乎都是规范的,而且常常要配以音乐锣鼓点;亮相、打背供手之类,也都有程式,提袍甩袖抖胡须在各个场合都有各自的蕴意,然而该剧在演出中很少见到秦腔的表演程式。
其次音乐和唱腔设计脱离秦腔本体。从秦腔音乐方面来看,各种板式与腔调都有一定的'规格,什么情绪下用什么腔,也有其基本规范。秦腔六大基本板式,唱腔分欢音和苦音之别,如悲哀是苦音,高兴时用欢音,板式与板式之间的衔接也有一定的规律。该剧没有过多的唱段,有些唱腔脱离秦腔的本体,感觉不出秦腔的韵味,整个演出过程中对话过多,有点话剧的感觉,缺少了戏曲中最精彩的唱腔。
最后是舞台背景繁琐,影响了演员的表演。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根本特点是 “ 虚 ” 和 “ 空 ” 。所谓 “ 虚 ” 和 “ 空 ” ,是指它在舞台表现上,不同于话剧和歌剧,基本没有什么舞台美术和装置,它所依靠的不是小小的有限的舞台上的布景与陈设,而是 “ 人 ” 。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无论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塑造什么样的人物,舞台上一般不用 “ 景 ” ,只设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并没有实在的、立体的景物。如此,戏曲中人物形象的 “ 生活背景 ” ,则完全要靠人物的动作给以虚拟。这种虚拟随心所欲,流畅自然,而且顷刻可变,且变化无穷。大到山水城寨,小到一针一线,全然靠了演员优美潇洒的动作,使观众会意而联想出那幅 “ 景 ” 来。这种虚拟的 “ 示意 ” 和 “ 象征 ” 减少了观众的视觉分散,使其可以把精力完全集中在人物形象上,看他(她)的 “ 做 ” 和 “ 打 ” ,听他(她)的 “ 唱 ” 和 “ 念 ” ,领略他或她在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惊恐悲欢,或是在站坐走停、举手投足,以及仪态风度。尽管舞台囊括了诸多的艺术因素,但多种艺术因素却是以人的表演为其中心。观看《大秦将军》一直让人感觉不舒服的是该剧的舞台美术,整个舞台设置成宫室台阶,太大地影响了演员的表演。由于台阶,演员许多时候都是在后区表演,看不到演员的表情,只能看一个轮廓;由于台阶,很大程度限制了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多的是演员提心吊胆地在台阶上上来下去,很是别扭;同样还是由于台阶,舞台调度上往往老是一种形态,给人造成视觉疲劳。戏曲演员表演讲得是手眼身法步,在这里,少了眼和步,岂不是一种遗憾?
【秦腔大秦腔将军观后感】相关文章:
父亲的秦腔散文06-23
悠悠秦腔情经典散文04-04
秦腔 读后感03-21
秦腔的读后感03-22
秦腔读后感03-29
你应该喜欢秦腔美文12-14
走进剧院学秦腔作文11-14
伤感抒情散文精选:遥远的秦腔04-28
走进剧院学秦腔作文【热门】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