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8-07 15:30:24 赏析 我要投稿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注释】

  ①诗题一作 《酬程近 〈秋夜即事〉 见赠》。

  ②簟 (dian):竹席。月华月光。

  ③看:估量。亦赊:也迟。一作“正赊”。

  ④向来:前时。

  【鉴赏】

  诗的前四句紧扣秋夜,把风声月色、雁过砧鸣的澄净疏朗的景象摹写了出来,无限清幽。诗人写道: 那高耸的长竹,最早在秋夜的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 而寂静的城市被笼罩在淡淡的月光当中,一片清辉。一行归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象是向银河飞去,在这宁谧的夜晚,响起了千家万户的捣衣声……意境开阔,使人如闻如见。

  【赏析】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此联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故中唐以来,即传为名句。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诗人通过词序的变化,意象的重新组合与全诗的位置经营,便有焕然一新之感,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这两句句法都用省略与倒装,取得声、并茂的效果,正说应是秋(日)星河(下)一雁(飞度),夜(来)千家(响起了)砧杵(之声)。今以“秋”“夜”二字置句中,不唯突出诗题“秋夜”之意,更取得了两重效果。在意象上,上句使星河之繁与一雁之孤形形成更突出的对照,下句又使单调的砧杵声,因“千家”而显得烦乱惆怅。上下二句意象叠合便组成了这样一幅图景。“一雁”因其在上句末的位置,成为图景的中心,上方是一带秋河,星光幽冷,照出了它的身影,而千家砧声又为它作有声无形的烘托,于是人们感到这雁,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剪影,影影绰绰,高唳向空--拖曳着人间万家千户的.离思。--同时“秋”字的高平,“夜”字的低抑下沉,在声调上也为这幅图景作了电影配乐般的衬托。

  这一联在句中的位置也富于匠心。上一联“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似同音乐的序曲,为此联敷展开背景,尤其是“空”“澹”二字,更赋予这背景以一种泬廖空茫的意味,此联因而更为生色;同时此联又接过背景的意况,通过更精细的画面,凸现了这泬寥,这空茫,从而自然引出三联节候看晚、心期卧赊之叹,结出尾联酬赠之意。可见在全诗的位置上,本联也是关键的。

  本诗结构的又一佳处是,起笔不如通常先写程近来诗,而在敷展秋景,感喟时节向晚后,以“心期卧已赊”打转,再结出酬赠,这便使全诗有顿挫曲折之感,而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嫌。

  律诗有严格的字数、句式、声调限制,而诗人往往能在方寸之地上盘马弯弓,驰骋才华。这倾向于杜甫,而大历十才子亦时有佳构,本诗是一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题意为程延有《秋夜即事》诗来赠,韩翃作本诗酬答之。就六、七句观之,当为诗人闲居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赏析07-17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赏析04-14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翻译赏析02-04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阅读译文及赏析05-02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赏析10-29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4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原文译文赏析12-30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原文及赏析05-02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赏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