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的读书笔记
一直认为写读书笔记是一件特别私密的事情,阅读本身就是挺私密的事情,而把阅读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就是精神层面的赤裸相见,常常会让我却步。然而,若不以文字呈现,这一滴思索的点滴就将掉落在时间的长河中,再也找不见了。最近两年越来越发现,电子时代的所有图片视频资料再怎么生动,依旧敌不过文字的力量,唯有文字能重现当时的心路历程,也唯有文字能见证自我成长。
想到要看毛姆的《刀锋》是因为王潇的新书《时间看的见》P15的一个注解:“人性不仅存在于学术理论研究里,在文学里也能找到。毛姆被认为是最了解人性的作家之一。在《刀锋》中,他创造了两个探究人性深处的文学形象…” 你看,一本优秀的书,可以带出一串书单,这也就是为什么喜爱阅读之人的书单越来越长。。
虚构类的文学作品的故事打动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在故事中看到的共鸣和投射也不一样,这是虚构类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没有标准答案。从故事性来说,《刀锋》并不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讲了美国上个世纪20年代一个上层中产阶级的家庭的社交,婚姻,生活。有趣的是毛姆塑造的几个人物很有看头:除了主角莱雷,一堆配角艾略特,伊莎贝尔,苏珊,索菲,都是很有戏剧冲突的很好看的,看书过程中一直在脑补他们在争着艾美奖最佳配角。。
《刀锋》中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20世纪初西方社会物质至上的享乐主义生活,是那些“俗不可耐”的人物的生活。却也是100年以后的我们当今的生活。看着艾略特的毕生都在不停的宴会社交中度过临死还紧握着宴会请帖;看着伊莎贝尔为了舒适的物质生活放弃了深爱的莱雷,却使计阻碍他结婚;在看到苏珊为了生活辗转于不同画家情人之间,最后以画家名义嫁给富商;看到苏菲经历生活变故自暴自弃堕落终于求得一死。。。一幕一幕放到今天的社会依旧毫不违和。
而莱雷呢?在一群俗人之中,他寻找上帝的精神之旅显得格格不入到有点尴尬。而正是这样的莱雷,在经历了离家出走,解除婚约,放弃家庭,出世,再入世,走完了个人的解脱之道。也许这条朝圣的道路并不纯粹(关于个人解脱的书籍,推荐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黑塞的《悉达多》,两本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佛陀传记,在我几次经历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候这两本书给与我了很大的精神力量),但莱雷的这条路由于大环境的衬托显得更加的艰险。对于宗教与哲学的学习并没有帮助莱雷找到上帝,帮助莱雷的是他的多年游历以及不间断的独立思考,他最终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并且在今后的日子中将以此践行生活。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局限中,只要你觉得真心快乐,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什么问题(伊莎贝拉的生活应该是很多人的范本);但若是你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或者并不觉得真心幸福,那可能应该再多想一想,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好友的死亡让莱雷开始走上了寻求人生意义的道路,“死亡是生命中的一次真正重大的机会”,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生命终将走向死亡的时候,才能开始去真正思考生命的意义。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做不到放弃世俗生活去找寻精神世界的真谛,也完全没有必要。但,我们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而去追寻似乎比较奇怪的东西,只要觉得这是我们有限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是我们愿意写在墓志铭上的东西,并且以我们的生活状态去影响其他人。“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够时刻向死而生。
【《刀锋》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刀锋》的读后感07-14
超越刀锋高中作文05-14
火蓝刀锋中的经典句子07-12
名人毛姆刀锋经典语录09-18
火蓝刀锋励志语录05-11
刀锋读后感范文09-28
火蓝刀锋中的经典语录05-11
火蓝刀锋蒋小鱼语录05-11
火蓝刀锋观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