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培养孩子孝心的方法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孝心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培养孩子孝心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人家”,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人家”。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我们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她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我让她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我认为,这种亲情体验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去爱天下苍生。
在一个双休日,李先生骑自行车带孩子去公园。看完各种动物表演,孩子李雷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他对爸爸说:“爸爸,让我带你一段怎么样?”李先生说:“你没有带过人,能行吗?”李雷说:“让我试试吧。”爸爸也就同意了。
于是,爸爸坐在车架上,李雷双手紧握车把,用力蹬动脚踏,车轮滚滚向前。可孩子毕竟还小,骑了七八百米之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最后他喘着气停了下来,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每天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爸爸说:“我虽然力气大些,不过每送你一次,我也挺累的,尤其是前边那个上坡更费力气。”
到了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骑着自行车送儿子上学。骑到上坡时,坐在后边的李雷忽然跳了下来,用手推着车。爸爸非常欣慰。
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药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
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孩子如果发脾气或死磨硬缠,家长要始终坚持原则。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孩子死磨硬缠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带孩子去上一两次班,让他知道你上班走什么路线,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难;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下一个月、下一年家里都需要买什么东西,需要花多少钱。
总之是让孩子看到、体验到父母的难处,而不是只让他听父母说“我很辛苦”。
7、耳鬓厮磨中建立亲情。
在孩子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要求孩子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亲情培养,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从这方面说,我不赞成孩子从上幼儿园或上小学起就到离家较远的外地去上寄宿制学校,因为这不利于亲情培养。亲情,就是在一天到晚的耳鬓厮磨中建立起来的。
8、用亲情故事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家长一定要定期抽出点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难处和家里的难处有选择地告诉孩子。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体验亲情,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女儿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却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很感激您。我们不认识,而您对我这么好,可我妈妈,竟然常跟我吵架,还骂我。”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想想,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给你衣服穿,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走到家门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张望……妈妈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来吃饭吧,再不回来饭都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这个故事就很能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早教网知名专家温馨提示: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关于培养孩子孝心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孝心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示范孝顺。孩子会模仿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因此,尊重和关心自己的父母和长辈是培养孩子孝心的重要途径。
2. 讲解孝道的价值:向孩子解释孝顺的重要性和含义,让他们知道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3. 鼓励家庭参与:让孩子从小参与到照顾家庭成员中来,如帮助做家务、陪伴老人等,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家庭责任和亲情联系。
4. 分享故事和历史典范:通过讲述有关孝顺的故事、寓言和历史上的典范人物,使孩子了解孝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 教育孩子感恩: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让他们理解家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从而激发他们回报家人的愿望。
6. 亲子沟通:与孩子进行开放和频繁的沟通,讨论家庭价值观和期望,并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7. 提供道德指导:在孩子面临道德决策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分辨对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8. 表扬和鼓励:当孩子表现出孝心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继续这种行为的动力。
9. 设立家庭传统和仪式:创建和维护某些家庭传统,如重要节日的家庭聚会,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和每个成员的角色。
10. 关注孩子的朋友和环境:了解孩子的朋友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确保这些因素不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11. 引导自我反思:教育孩子自我反省,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体现了孝心,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孝顺。
12. 支持孩子的独立性:随着孩子的成长,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行动,同时保持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逐步地在孩子心中培养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护,让孝心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孝心的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有孝心的孩子11-23
对孩子精细培养方法11-23
培养孩子的特长的方法12-03
培养快乐的孩子的方法12-02
培养单亲孩子的方法12-02
培养孩子胆量的方法12-02
培养孩子胆识的方法12-02
培养孩子的兴趣的方法09-16
培养孩子的自信的方法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