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向老教师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相约在美丽的惠亭湖畔,共同庆祝xx老师七十寿诞暨从教五十周年纪念。在此,我谨代表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和全县八万多名师生对王老师从教五十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座谈会的王老师的弟子们以及社会各界友人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对几个月来一直筹备这次会议的会务组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欣喜地看见一位年届七旬的老者,在人生的古稀之年,仍然坚定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以其矍铄之精神、敏捷之思维、昂扬之风貌,教育和感染着年轻的一代;我们也同样欣喜地看到他的弟子们济济一堂,有的还不远万里、不辞辛劳,从百忙之中腾出时间,赶回家乡来为他祝寿,这份拳拳的师生之情,这份血浓于水的舔犊跪乳之恩,感化着我。
我想,今天这个座谈会,所以有如此热烈的气氛,归因于三个方面。一是王老师在其五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有其卓尔不群的教学成就;二是王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执着与坚守;三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
xx老师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一九七二年高中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教书育人这一伟大的事业当中。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王老师开始在教坛上崭露头角,他所带的地理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全县、全地区、全省出类拔萃,名列前茅,其中从1983至1986年,连续四年蝉联全省地理单科第一,为当时的罗店高中赢得全省“文科之乡”的美名立下了汗马功劳。王老师不单单是一个“教书匠”,他一生酷爱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扩大,在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同时体验着教学相长的乐趣!这种学习又直接表明为他对所教科目的深层次研究,他总是以其独到的视角,深入的分析,审视着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单纯的学科教育升华为对学生思维的锤炼,每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到发现的时候,他的快乐超乎寻常。正是这种不断地学习,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思维的启迪与碰撞,使他的知识积累愈来愈厚,教学期间,他先后写下了《中外地名雅称辞林》、《咱们的地球村》等着书,享誉当时的地理学界。他还发表了《海陆轮廓对自然地理气候的影响》等多篇极有份量的学术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转载,反映了一个普通教学者“教”与“研”之间深层次的对称关系。除地理教学之外,王老师还兴趣甚广,涉猎颇多,他一生对诗歌文学有着天然的爱好,他把五十年来,在教书过程中所闪现的灵感火花,以拾遗补趣的精神集结成了一本新的诗作《三槐风》,成为我县教育战线上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物产。他不仅以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教育着学生,同时还以自己深邃敏锐的思想启迪和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无穷,恐怕这才是王老师与一般老师之间的根本区别,也是他能够赢得学生普遍尊重的重要法宝。
xx老师五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全部青春、智慧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这份坚守、这份执着,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实在难能可贵。“科教兴邦好,树人计议长;悉心终投愿,轻利懒从商。”王老师这份短短二十言的诗作再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早已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终生笃定的职业选择,同时不为利所惑、心无旁鹜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正是这份执着,才使得王老师“五十寒载育桃李,报得芳菲满天下”。今天王老师的学生遍布五洲四海,有的供职于海外的教研机构,长期从事科研工作;有的出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参,为祖国的崛起与繁荣而献智出力;但更多的是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社会精英,直接为国家的强盛而贡献力量。这些学子们都在内心深处爱戴自己的老师,景仰他的为人,我想这是王老师五十年的师德所垒筑起来的精神力量,在感化着每一个人。
正是出于这种感召,去年学子们一合计,要求给王老师祝寿,以此来肯定王老师一生斐然的教学成果。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这个座谈会,是别开生面的,在我县教育史上是空前的,它是学生们精心运作的结果,更是同学们一份拳拳赤子之心在尊师重教上的集中体现。学校兴衰关乎世风高下,教育成败决定民族强弱。今天这个座谈会、这次庆典,已然超出了它对xx老师个人的意义,它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它不单单是对王老师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教育群体的礼赞。
最后,我再一次衷心地感谢王老师用一生的精力为京山的教育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在教育教学上所提供的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所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的教学相长的理念值得我们永远推崇。同时我们也衷心地祝愿王老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谢谢大家!
【向老教师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校长在重阳节离退休老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06-30
在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08-07
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08-04
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08-06
杂志座谈会上的发言08-03
在考察后座谈会上的讲话08-03
在镇原县来我区考察学习座谈会上的讲话08-03
在人大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08-04
新年座谈会上的发言08-03
在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