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总结

学校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21-07-12 15:09:44 学校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学校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一、总体工作情况

学校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教务处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思想理念和指导方针,结合教育部、北京市要求和学校实际,确定年度本科教学工作思路是:以构建与“发展国际一流的研究型林业大学”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为统领,全面总结“质量工程”一期的经验和成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工作快速、协调发展。

  依据以上思路,20xx年教务处全面总结“十一五”建设经验,起草“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建设发展规划,启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践行“服务人性化、质量标准化、团队协作化、工作创新化”的工作理念,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本科教学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

  1.新增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2.新增50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25个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

  3.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到90%,再创历史新高。

  4.与我校密切合作的北京市八达岭林场获得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荣誉称号。

  5.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一系列大型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再获佳绩,共获得1项国际一等奖,1项国际二等奖,3项全国特等奖,22项全国一等奖,54项全国二等奖,108项全国三等奖,7项北京市一等奖,15项北京市2等奖,16项北京市三等奖。

  二、重点工作进展及获得的突出成绩

  (一)依托“质量工程”推动本科教学各项建设

  20xx年,继续以“质量工程”和“三精一名工程”为平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专业建设。坚持“以内涵谋发展,以特色求卓越”的原则,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一方面改革和完善专业设置,在充分考虑人才市场需求及我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替换原心理学本科专业)。另一方面以立项形式加强专业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10个项目被确立为20xx年校级专业建设立项,并在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增加为12个。

  2.课程建设。要求各教学单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为重点,及时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更新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在学校教改立项中加大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的比重鼓励教师开展课程研究,围绕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坚持“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遴选建设精品课程,敦促有关教师完成我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工作,同时积极申报20xx年度国家级、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扩大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和示范作用。“森林计测学”课程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等37门课程被确立为20xx年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与人事处共同组织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xx年有56人次的教师被批准参加培训,对教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教师们积极性高,反映良好。

  3.教材建设。坚持“依托学科优势,物化教学成果,注重能力培养,着力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我校各方面优势,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批反映课程新体系、新内容的教材,其中,33种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及北京市精品教材的出版,对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校专业影响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继续以立项形式激发教师编写优质教材的积极性,《机械工程实验教程》等11种教材被确立为20xx年校级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4.教学团队建设与名师培育。20xx年教学团队工作的重点是促进各教学团队内部加强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组织团队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促进教学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继续加强教学名师培育,并对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的教师给予5万元/人的经费,资助他们成立团队进行教改研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20xx年,“森林培育教学团队”等7个教学团队获批校级教学团队,“森林经营管理教学团队”和“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张志翔教授和史宝辉教授被评为“第六届北京市教学名师”。

  5.全面梳理,认真做好“质量工程”一期总结。组织对“质量工程”一期建设所涉及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九类项目,按照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三个级别分类进行了全面总结。各项目对建设思路、几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与基本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于11月初组织召开了“北京林业大学‘质量工程’一期建设项目总结交流会”, 共有12个省部以上级特色专业和8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进行了汇报总结和交流讨论。“质量工程”一期总结工作,对学校稳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经验交流,扩大建设成果覆盖面产生了重要作用,也为“质量工程”二期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6.总结成绩,汇编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成果。以近年来教学研究和“质量工程”为依托,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教改论文、整理教学研究成果,编印《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成果汇编》,该汇编分为《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卷》、《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卷》、《获奖成果卷》和《学生创新实践卷》4卷。《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成果汇编》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我校广大师生和教学管理工作者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汇聚了教师们在求索之路上的点滴思考和智慧火花,对新时期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继续开展教学研究,以立项形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当前高教形势,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制定了《北京林业大学20xx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将年度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法、实践教学等的改革与研究上,同时设立青年教师鼓励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尽早投身教学研究。“三维动画系列课程学业评价方法改革与实践”等51项教研项目被确立为20xx年度校级立项。

  组织对已到期的2006-2009年立项的136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通过各项目组成员的努力工作,绝大多数都能保质保量完成有关研究工作。一些项目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示范性,己在教学中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为贯彻“纲要”精神,适应我校创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林业大学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启动了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充分吸收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20xx年教务处组织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10月下旬组织召开“北京林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启动会”,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分工部署了修订工作的具体安排。二是组织开展了前期调研工作,先后召开了全校层面的老教授、教学副院长、实验系列人员、教学管理人员4个专题座谈会。组织部分教学副院长参加了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并对武汉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走访调研;各教学单位也都按照学校总体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走访、调研和研讨工作。三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过6轮修改,拟订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提出“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通专并举、注重能力”的指导思想。四是本着“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对全校公共选修课进行了全面梳理,研讨增设了部分公共选修课,并在全校范围内招聘主讲教师。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继续围绕“两大阵地”、依托“两个平台”,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求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实践技能“三大技能”,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实践教学课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围绕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两大阵地,积极做好条件建设,推动教学质量上新台阶。20xx年,学校利用教育部修购专项经费760万元,对仪器分析实验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实验室、植物生物学实验室、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等28个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进行了改进与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有力支撑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运行。同时,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培育实习基地,积极申报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0xx年,我校教学实习基地北京市八达岭林场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依托科研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两个平台,努力推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等相关训练。20xx年,继续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北京市级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和校级科研训练计划活动,共计立项231项,有近600名本科生参与到三级科研创新活动当中,这些立项让更多本科学生得到了科研训练机会,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有效作用。鼓励、支持学生以参加学科竞赛形式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20xx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型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27项。

  (五)加强“梁希实验班”管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

  20xx年“梁希实验班”继续秉承“宽厚基础,张扬个性,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理念,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20xx年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20xx年“梁希实验班”首届毕业生成绩优异,新生报考实验班数量持续加大,拔尖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

  1.首届毕业生70%进入研究生阶段

  20xx年“梁希实验班”有了首届毕业生,其毕业去向引起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经过四年的培养,“梁希实验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生个人潜能在学习能力、学术科研、实习实践等方面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体现,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意愿强烈。在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共有43名学生被推荐为免试研究生,推荐比例高达70%。其中11名同学被推荐到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复旦、厦大等国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

  2.改进导师制实施办法,促进导师学生双向选择

  继续推行导师制,改善选导师日程安排,增加了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环节时间,使导师学生双方能有更清楚的了解。适当放宽导师所带学生数量,鼓励学术水平高的青年教授承担更多本科生培养任务。20xx年在各有关学院和部门的支持下, 09级61名学生顺利完成选导师工作。共有39名优秀教师被选为“梁希实验班”学生导师,其中教授21人,占总体比例的54%,副教授14人,占总体比例的36%。

  3.增加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进一步增加实验班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数量,放宽申报条件,允许大一学生参加,拓宽项目覆盖面,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重视科研训练项目过程控制,定期对项目组织中检,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监管,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20xx年“梁希实验班”学生承担的《基于动力学方程的北京香山土壤碳库大小与周转研究》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截至目前,“梁希实验班”学生共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6项,北京市级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4项,校级科研训练计划15项,研究经费超过56万元。

  4.加强班级建设,提高学生群体素质

  班级的班风是这个班级所有成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关系到班级的各项建设和所有班级成员的个人发展。20xx年“梁希实验班”继续重视班级优良班风建设,致力于在班级内和班级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经过有效的管理以及实验班同学的共同努力,20xx年“梁希实验班”两个班级被评为校级“十佳班级体”,一个班级被评为全国“优秀班集体”,在班级建设方面取得了凸出的成果。

  (六)加强教学质量环节过程控制,保障教学质量提高

  20xx年,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教研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展了两次期中教学检查,坚持了教学督导、各级领导、教师听课制度和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与研究生院联合修订《北京林业大学教学督导管理条例》,共同聘请校级教学督导,探索本研结合的教学督导新模式。

  加强对重要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组织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最终的答辩环节中组织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对答辩进行抽查,确保答辩工作的规范与质量。组织了对试卷的抽查,对155门期末成绩优秀率过高或不及格率过高的课程从考试难度、区分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组织教学督导等专家对这些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实习、实验报告等进行了抽查,反馈给各相关学院并督促学院进行相应整改。

  不断完善学生评教系统。对现行的《北京林业大学学生评教实施办法》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数据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并通过网络等形式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对学生评教办法意见。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离退休老教授的优秀教案,着手建立教案展览库,供在职青年教师学习借鉴,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七)强化教研室功能,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印发《教研室管理手册》,促进教研室管理规范化。修订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材选用及编写、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为教研室购置教育部编制的《学术规范指南》,通过教研室研讨等活动加强学术道德宣传,促进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八)改善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活动稳定开展

  对我校本科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和招标,并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施工,历时近四个月,共计更新计算机62台、面板改造83间、新建多媒体教室2间、录播教室3间、安装网络监控61间、总控室改造1间。提高了多媒体设备性能,各类教学软件均可稳定运行;方便了教师使用,尤其是面板改造后,统一更换为液晶显示器,体现了人文关怀,得到了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教学设备的管理更加便捷,总控室改造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对各个教室的实时情况及时了解,便于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出现的设备故障。

  (九)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不断强化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一是修订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补考规定、调课、借用教室、研究生助教和重修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日常教学运行管理。二是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务系统,开发了“教学计划管理”、“立项信息管理”模块,将教务处网站移植到学校cms系统中,邀请学校专业的网络人员对服务器进行安全配置;对教务处网站进行了改版和完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一是组织一年一度的教学管理人员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全校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研讨教学管理,学习上级文件,了解教改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二是坚持每学期举办业务知识、教务系统、计算机软件等培训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

  三、日常工作情况

  20xx年,教务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在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繁冗琐碎的工作,于平凡处见真知,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将服务落到实处。

  (一)学籍注册工作再建佳绩

  按照教育部要求完成了3345名20xx级新生的电子注册工作;09级60名学生调整专业;推荐532名07级学生免试攻读2011级硕士研究生,占我校07级学生总人数的16%,其中有364名学生选择继续留在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占推荐比例的68.4%;168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及高校接收,占推荐比例的31.6%,创我校最高记录。

  认真做好20xx届本科毕业生资格审查工作,20xx年共有本科毕业生毕业3138人,其中3062人最终达到毕业资格,毕业率达97.5%;在规定时间内将3138名毕业生的`学历数据和3040名授予学士学位的信息上报国务院学位办,供用人单位查询,接受社会监督。

  出具中英文成绩单7000余份,用印21000个;学生火车票优惠卡充值约8400人。

  (二)教学运行及调度工作稳定高效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年计划,协调各教学单位落实教学任务。编排了两个学期的课表,克服学校教师、教室资源紧缺的现状,保证近2000门课程正常运转,教学秩序良好。

  组织全校学生完成了近120000门次的课程选课工作,并为转专业、毕业班学生集中手工办理加选课程1283门次,使他们能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接受、处理调、停课手续1400余次。办理教室借用、调度,各学院和职能处室共计借用教室30000节次左右。

  对14个教学单位,近4000门次课程,约28万学时的工作量进行了核算,为学校教学经费及课程费的划拨提供第一手材料。

  (三)考试工作再上台阶

  组织了两学期的期末考试工作,涉及课程1300门次。组织了两学期补考,涉及课程1008门次,学生6657人次。印刷课程考试试卷近640门次。

  根据以往考试情况,在相关学院进行研讨、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等数学的考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一次期中考试,以加强过程控制,减少“一纸定终身”的弊端。

  组织了两次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6月份共7105人参加考试,其中英语四级3663人、英语六级3427人、小语种共15人;12月份共4959人参加考试,其中英语四级679人、英语六级4280人。两次考试均使用了手机屏蔽仪,杜绝利用无线耳机接受答案这种作弊情况的发生,由于组织严密,两次考试未发生一起作弊行为。

  (五)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成效显著

  全年组织本科生对4406门次课程进行了评价;组织教职工织听课1406次,其中管理人员听课231次,涉及被听课教师648人次,被听课程819门次;全校共组织观摩教学63次,教师座谈会147次,学生座谈会52次;聘任6名教学督导员,210名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教学督导听课360余门次;收集、处理、反馈学生信息员教学情况信息400余条;编印《评建周报》10期,发刊3000余份。

  四、积极配合,做好党建评估工作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的通知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具体要求,我处积极贯彻落实党建评估工作,明确职责,周密安排,为学校提供了近年来专业结构调整、重组与改造的相关资料、三年来有关教育思想讨论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记载和相关措施、教学手段现代化情况统计资料、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有关文件等相关支撑材料。

  同时以次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评促建,效果明显。

  五、部门自身建设情况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年来,教务处工作人员结合本职工作特点,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思想理念和指导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以律己,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出现政治上的失误,处内、科内也没有出现无原则的纠纷。

  (二)务实创新,不断提高工作作风

  作为管理部门,教务处将自身改革作为保证部门活力的手段,以规范管理为前提,以务实工作为根基,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学院进行调研,了解师生心声,努力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注重培养,打造一流教学管理队伍

  1.注重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注重人员培训,订购《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进行业务学习,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了解最新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政策和动态,参加各类教学管理及改革研讨会,吸取优秀教学管理经验,促进自我内涵提升和发展。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及改革工作调研,并将了解到的教学改革及管理方面有益的经验和新举措整理成文,供处内同事参考和借鉴。

  2.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教务处工作人员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解决本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处内人员发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论文15篇,获得北京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对于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行轮岗制度,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

  为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全面熟悉业务,增强科室活力、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各项工作,继续实行轮岗制度,20xx年5个科室的7名管理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换。

  4.提倡团队精神,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全处提倡团队精神,跨科室协作蔚然成风,科室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科室通过网络实现文件共享,以支持其它科室为己任。如教学改革研究、质量工程建设、期中教学检查、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量工作都是以主管科室组织跨科室协同完成。

  六、问题与不足

  20xx年,教务处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我们在本科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考试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前,仍有很多考试内容停留在对学生记忆力考查的层次,不能适应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下一步将结合教改研究立项,与各教学院(部)一同研讨,推动考试方法改革,探索以检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考试新模式。

  (二)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人员严重缺编

  教务处的编制应20人,目前仅为11人。只能通过加班加点来完成大量琐碎、繁冗的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希望学校能够尽快解决缺编问题,以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学校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学校教务处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08-28

学校教务处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8-28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03-11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12-30

学校教务处的工作总结08-24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05-17

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09-12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的范文07-30

关于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