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古诗《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2-03-23 09:49:20 赏析 我要投稿

古诗《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

  古诗《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 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①阿谁:谁。阿,语气助词。②旅:通”稆”,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从诗歌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看,主人公是一个八十岁才回来的征夫。据此,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参考答案: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注释:

  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看:一说为“望”。

  沾:渗入。

  【翻译】: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简析】: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泪下。

  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赏析】: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只要联系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老兵回乡后所面对的人亡家破的悲惨情景,体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艺术上,通过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行动描写,体现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情绪。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句式整齐,全用五言。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2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这儿,大家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以后的情景,抒发了这种老兵的情感,也体现了那时候的社会现实,具有必须的常见实际意义。开篇便不一样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日常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诸多想象的空间。但有许多是明确的,那便是他“从军征”,系出自于战事,并且这种去便是数10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時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说明他中途一直以来未能回来。

  正由于“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10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状况一无孰知,老兵才急切地想了解家中的状况,因此,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体现其在久别家乡以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掌握家中状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两者均体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正意义上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并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仅仅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诸多的高坟说:“那儿便是您的家。”言下之意便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实际上,“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不容置疑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老兵家中的状况到底怎样呢?其情绪又是如何呢?“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这类处于不一样方位的动、植物这边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致使这种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致使的呢?对于此事,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時间就加强了,却不清楚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这恰好是“舂谷”四句所体现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或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但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见的景象,并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儿,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种小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唯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这当中来?以后的日常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惨的遭遇是谁致使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大家只要是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知道这种点。依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恰好是那时候穷兵黩武的执政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致使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体现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体现了那时候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入地揭露了那时候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以及情感变化谋篇构造,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了解“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期待(归途中)→期待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类又归结为体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表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古诗《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征人怨 / 征怨_柳中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18

咏红梅花得“红”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0-21

渔翁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柳宗元10-18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8-22

《征人怨 / 征怨》原文及赏析11-19

相思_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15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02-09

剑阁赋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15

送友人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1-19

青青陵上柏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