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区中小学布局、办学规模、师资结构、教职工配备情况,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我办于9月初对全区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基层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听取了基层学校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情况
XX区现辖一乡三镇三街道,全区现有普通中小学2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独立高中2所,普通初中4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7所,中心校5所(共管理25所小学)。全区中小学中有市级示范性学校4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一所,小学一所。全区共有教职工编制2033个,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937个,初中教职工编制566个,最近几年省上新分配的75名特岗教师还没有编制。
二、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受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入学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地区分布不均,现有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与配备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问题一:一是城区学生趋多,农村学生趋少。随着大批农村人口流向城区,加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致使城区学生越来越多,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二是城区教师趋少,农村教师趋多。伴随着生源的流动,城区教师资源明显不足,而农村学校师资过剩,使得城区学校教师工作量相对于农村学校教师较大。
问题二:余缺并存。从编制使用来看,虽然在实名制录入时显示所有学校教职工编制都有空余,但是最近几年省上分配的75名农村教师都没有编制,导致农村学校“编制虚超”,城区学校紧张。受生源和教师流动的影响,农村教师总量不足,人员编制“虚超”。城区学校由于学校规模扩大,致使教师缺口比较大,编制严重不足。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教师有余,青年教师缺乏。许多上了年纪的教师出工不出力、有心而无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如XX市第十七中学110个专任教师中,55岁以上就有34人;在这次的清理在编不在岗工作中,全区57名在编不在岗人员中,学校占了35名,其中病假的有24名;从所授学科来看,基础学科有余,专业学科紧缺。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相对偏多,而从事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的教师明显不足。
问题三:中小不均。中学师资相对紧张,小学教师相对过剩,此外,学校职工“有编无人”现象也日益显现。在编职工中有一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顶班进入单位的,特别是工勤人员缺编比较严重。在人员紧缺情况下,部分学校大多编外临聘了炊事、宿管、清洁、保安等人员,既加重了学校负担,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原因分析:
(一)中小学教职工机构编制管理不够规范。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尽管对中小学机构设置、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等机构编制有专项的政策规定,但对中小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及教职工补充、转岗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造成了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二)原有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标准与实际发展不适应。调查发现,现在的农村中小学虽然班数少、班额小,师生比例比城区略大,特别是川区的几个学校,这些学校对老师需求量相对较多,农村学校调进教师很难,本就稀缺的业务骨干又“纷纷东南飞”,致使一些学校正常排课都很困难。最近几年,学校布局、生源规模、教育管理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社会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编制核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教职工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随着教职工编制管理日趋严格,人员控制非常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年龄结构的断层,中老年教师偏多,现有青年骨干教师偏少;加之中老年教师知识更新较慢,部分民转公的教师受自身学识的限制,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一方面人员大量积压,一方面个别专业的教师却严重缺乏的结构性缺编现象。大多数学校的英语、美术、信息技术、音乐等学科无专业教师,均由其他科任教师改任。同时,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滞后,学校职工有编制也不能进人,造成中小学后勤工作实现社会化困难。上述问题长期积压下来,造成中小学校教职工结构性不合理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教师队伍的流动与实际的发展不协调。综合分析,师资队伍几乎都是单向流动的。一是向城区和高中挤。受地理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城区中学生源不断膨胀,使得川区的教师千方百计挤向城区和高中,而偏远学校又没办法及时补充专业教师来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二是向外地和外行业流。近些年来,许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通过调离、考研、考公务员等方式离开农村学校,造成农村学校优秀教师严重短缺,这种流动造成了师资的严重不均衡,城区的几所学校由于师资和校舍资源的限制,不得不加大班额,从而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得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实现,同时也加剧了这种不合理的流动。
三、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合理定编,动态调整”,从学校布局、师资配备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进行深入探讨。要按照“控制总量、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中小学的生源变化,教学设施设备等实际,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优化师资。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根据在校学生情况、学校规模、班额大小、地理位置、生源变化趋势及教师工作量等因素,科学测算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需求量,并按照倾斜农村、从严从紧的原则,与同级财政和人社部门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在编制标准和政策规定范围内做好各中小学机构编制核定和人员调配工作,要按照政策要求及时协调办理,实行余缺互补、动态管理,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因教职工配备不足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又防止因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而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发生。同时,严格实行“实名制”管理和“中小学编制年度报告制度”,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必须由区编办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切实改变过去由间接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现状,实现由粗放式管理转为集约化管理。
(二)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遗留问题。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可考虑担任宿管、门卫等工作;压缩非教学人员,加大后勤工作社会化进度,减少后勤工作人员的配备比例。加大业务培训和转岗力度。加快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编制“虚超”学校教师的转岗工作。如针对欠缺音、美等专任教师的初中,可从小学教师中的专业教师中选拔;中学缺职员,可从小学教师中选调;每年选调一定数量过剩学校教师到进修学校进行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培训,培训完成后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到缺编学校担任相应课程教师。
(三)科学引导中小学教师资源有序流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倾斜,适度提高对农村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教师待遇、职称评定指标等其它教育资源,让农村中小学有优秀教师想进来、留得住。坚决制止“层层拔高”选聘教师方式,确保中小学教师安心工作,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采取定期流动轮换人员制度,一方面让优秀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支教,带领教研团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派遣基础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资源学校任教,在教学中加速进步。凡新评聘的高级教师,必须到教学薄弱学校任教;同时,把新招考的大学生,择优安排到到教师比较缺乏的学校任教;将部分编制空出,为今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留有余地。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学校教师编制的有序流动,平衡师资资源。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应当就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当前制约中小学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与保证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充分发挥我办的职能作用,切实把中小学机构编制管好、管活。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中小学校本情况调研报告01-13
农村情况调研报告02-21
盐业市场情况调研报告02-22
农村住房情况调研报告02-22
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7-07
学生学习情况调研报告04-04
农贸市场情况调研报告02-22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3-12
竹木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