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蜡烛赏析

时间:2021-07-07 19:09:18 赏析 我要投稿

蜡烛赏析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评价导学案完成情况,导出本节课内容。

蜡烛赏析

  同学们,上篇文章《芦花荡》是一篇战争题材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战争题材文章《蜡烛》。课前老师检查导学案,可喜地发现同学们完成地都很认真,只是应该在学习目标的揣摩和思考题题目的分析上再细致一点,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

  二.自主学习,课前延伸。夯实基础。

  1.研读学习目标,了解学习任务。

  学生集体朗读黑板上的展标,教师作简单讲解。

  2.“蜡烛”古今往来都是寄托感情的象征物,有着多种象征内涵。请大家大声的朗读收集的关于蜡烛的古诗句,另外几位同学将收集的精美诗句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注意补充,抄录到导学案上。互相谈一谈蜡烛的象征意义

  生1展示: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

  生2展示:何当共剪西窗烛→友谊

  ……

  师小结:蜡烛有多种象征义,大家收集的很详细,下面我们学习《蜡烛》,来具体了解本文中蜡烛具有怎样的象征义。

  3.小组合作解决字词的识记。李雅凡同学上黑板板演并带领同学学习字词。

  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意,其他同学进行记录和补充。

  三.合作、讨论、探究、

  1.在全体同学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将问题分配到组,准备展示。

  2.各组领到任务后在组内进行研讨。

  3.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

  四.展示讨论的成果,培养全面的能力

  (一)整体感知: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本题由唐理浩同学代表“穿越”组进行展示)

  1.唐理浩上黑板板书复述提纲和主题概要:

  提纲:德军轰炸,战士牺牲→克服万难,埋葬烈士→插上蜡烛,守护魂灵

  主题:赞美了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唐礼浩上台,复述并讲解主题:

  二战期间,苏军先要攻占南斯拉夫一座桥,遭德军炮火猛烈轰炸,一位战士牺牲在桥上,住在桥下地窖里的一位老妇人发现了他的遗体并克服重重困难埋葬了他,老妇人又拿出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他的坟头,守护着他。文章通过这件事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战士的敬爱之情,赞美了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3.其他同学点评,补充。

  生1:唐理浩同学声音洪亮,仪态大方,只是口齿再清楚些就更好了。

  生2:唐里浩同学的复述也应注意详略得当,应把老妇人克服困难的情节介绍的.更完整才好。

  ……

  4.教师点评:通过复述我们知道了文章写了什么事和为什么写,下面,我们就要注重解决“怎样写”方面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

  (1).你觉得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找出课文中对哪些内容反复进行不厌其烦的描写。

  (本题由肖婷同学代表“希望”组进行展示)

  1.肖婷同学上黑板板书发言提纲:

  描写:动作:三跪 三趴 肖像:黑色的围巾 环境:炮弹轰炸,环境险恶。

  年老体衰的老妇人在炮火纷飞的险恶环境下,艰难地埋葬了一位牺牲在炮火下的红军烈士,老妇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克服重重困难埋葬了红军烈士遗体,以表达对红军的敬爱之情。

  2.肖婷同学上讲台进行展示并提请其他组同学补充。

  肖婷:文章抓住老妇人的动作进行反复描写。三次写到我的“爬”:①我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我那里去——我认定,我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②然而我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我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三次写到我的 “跪”: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在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③我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我行动不便以及我对牺牲战士的沉重哀悼,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其他同学的补充。

  生1:对老妇人的动作描写还有“拖”遗体,“舀”水,这些动作,也体现了老妇人对烈士的敬爱之情。

  生2:文章对德军炮火的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环境的险恶,也体现了德军的凶残。

  ……

  4.教师点评:人物描写,突出老妇人年老体衰,环境描写,暗示当时环境艰险,二者结合,更加突出了埋葬红军战士的不易,也就突显了本文的主旨,体现了老妇人对红军战士母亲般的怜爱之情。

  (2).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共写了几处?有什么象征意义?

  (刘曦旻代表日晖组进行展示)

  1. 刘曦旻上黑板板书发言提纲:

  “珍藏”四十五年的当年的喜烛。

  作者共写了8处烛光,具体见书。

  烛光象征了生命之光,寄托了哀思,表达了情谊。

  2. 刘曦旻同学上讲台进行具体分析,展示。请其他组进行补充。

  刘曦旻:文章共对蜡烛进行了八次描写,下面请同学们随我一道在课文中查找……

  全体同学共同朗读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一句像抒情诗,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烛光,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来拿各国任命战斗情谊的象征。

  3. 其他组进行补充。

  生1:我认为蜡烛还是光明的象征。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劳动大众饱受战争之苦,他们渴盼解放,追求光明。

  生2:我认为蜡烛还象征了红军战士永垂不朽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鼓舞,一定会带来胜利的曙光。

  4. 教师点评:点在烈士坟头的蜡烛是老妇人珍藏45的喜烛,寄托着对烈士的哀思。表达了对解放的希求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战斗的情谊。

  (3).文章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感人?

  (沈楷然代表竞标组进行展示)

  1. 黑板板书发言提纲:

  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永垂不朽

  母亲的眼泪→儿子的英勇

  文章感人的地方见文章的具体内容

  2.沈楷然上台展示

  .沈楷然: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吗(学生齐读)

  我们看到,作者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这点火焰真的不会熄灭吗?当然不是。这是文章点出了蜡烛的象征意义。“永远燃着的是母亲的泪,这是告诉我们,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对红军战士的敬爱之情不会改变,“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指的是红军战士浩然长存,英勇无畏的精神永垂不朽。

  3.学生的点评补充丰富多彩,着眼点都在“感人之处”,难能可贵的是指出感人之处,还分析感人原因。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名称的变化。

  老妇人育乞西→老妇人→南斯拉夫母亲→母亲

  苏联士兵→死者→苏联青年→儿子

  人物名称的变化,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感情升华到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与痛惜,以小见大,反映了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伟大主题。

  五.当堂检测

  五分钟时间学生讨论,完成导学案题目。

  甘雨晨代表追风组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各组成员进行补充。

  六.课堂小结

  全体朗读小结内容,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引发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激励不忘战争,追求和平。

  七.布置作业

  将导学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认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蜡烛赏析】相关文章:

《蜡烛》赏析07-01

《蜡烛》赏析范文07-23

蜡烛课文赏析02-22

《半截蜡烛》片断赏析04-05

《半截蜡烛》的片断赏析05-03

《蜡烛》赏析导学案范文07-31

赏析半截蜡烛精选片断08-15

《半截蜡烛》教学片断赏析08-04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赏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