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宋]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 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和 ()。
(2)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
(4)诗歌中哪几个意象点明李世南所画为秋景?(3分)
(5)题画诗内容丰富,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风而议论画理等。请赏析此诗的后两句。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所题的诗,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画中的景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苏诗前两句,从近处的岸边景象落笔,通过刻画野水、疏林,描绘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
C.苏诗三四句,从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端限,于景物中融人人的情感,较好地丰富了丽的意趣。
D.李诗首句,七字就凸显画面景象:上方是云雾缭绕的村庄,下方是雨水清沱的河滩,层次分明。
(7)两首诗都为题画诗,但在写作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疏林 黄叶村
(2)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
(3)读后引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景物中融入人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似与舟中人浩然长往,心情无限畅适。
(4)落涨痕、疏林、黄叶
(5)诗人通过设问形式,想象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去?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引发读者情思,也丰富了画面的意趣。(手法各1分,效果各1分)
(6)(3分)A(“两首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所题的诗”错。从题目看苏诗是诗人为李世南的画作题诗)
(7)(6分)
①苏诗侧重题咏秋景画内容,只用“归何处”三字书写诗人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赋予秋景画以悠然无尽的韵味:
②李诗名为题画诗,但涉及画作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则侧重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每答出一点3分,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赏析:
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
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或可称作“水乡秋意”。首二句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首二句所写是近处的岸边景象。“参差”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这句展现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写岸边景物。“疏林”点明秋景,与末句“黄叶村”前后相应,构成秋象。首句所写的水岸也可认为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别于木叶尽脱,更不同于枝叶浓密,只能是袅袅秋风中的树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丰富多姿,更富画意。“出霜根”生于“落涨痕”,涨痕退落后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落涨痕”与“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浓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两句,再在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着眼,逗出人情。这两句展现的画面是,一舟棹向远方,尽处林木数点。面对这令人心神旷远的自然境界,于是诗人问道: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啊?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后隐语,启示读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
此诗前二句着重以浓笔勾勒景物,给人以亲切的时节风物之感;后二句在用淡墨略加点染之际,凭虚发挥想象,表现情调悠扬、才气横溢的情感。全诗情调高远,意趣丰富,神思驰骋,翻空出奇,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两首诗想象丰富,虚实结合,表现了画景以外的景和趣。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手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相关文章: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赏析03-05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原文及赏析02-26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原文赏析10-14
秋月阅读答案附赏析09-20
春游阅读答案附赏析12-22
北斋雨后的阅读答案附赏析06-09
李白《玉阶怨》阅读答案附赏析06-15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附赏析01-05
李忱《瀑布联句》阅读答案及赏析02-03
《北陂杏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