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3-01-13 10:09:35 赏析 我要投稿

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秋怀》

  (金)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生, 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花自与西风约, 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 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头路, 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释

  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出自谢庄《黄门侍郎刘琨之诔》:“秋风散兮凉叶稀。”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石岭:石岭关,是元好问故乡忻州的关隘,是从登封回乡的必经之路。

  7.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译文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创作背景

  早在贞祜元年(1213年),蒙古军即南侵河东(今山西),元好问故乡忻县也受到波及。翌年三月,忻县陷落并遣屠城,元好问的哥哥好古遇难,诗人流寓三乡(今属河南宜阳)。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诗人又移居登封。是岁之秋,蒙古军占领山西全境。这个坏消息,使诗人心情十分沉痛,在县北十里的嵩山中,他写下了这首悲秋怀乡之作。

  赏析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开始两句,写秋风中诗人独坐空堂所感受到的秋声秋意。用“凉叶”“萧萧”“淅淅”“雨声’“霜清”等诸多词语,渲染出一种凄凉气氛;“虚堂”的“虚”字,在凄冷之上更活添了一层孤寂。这两句明里写景,暗中已在传情。

  “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直扣秋怀之题,抒发了诗人“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伤。“黄花”“西风”点明时节,菊花迎秋而开,西风当秋而兴,“秋”字已暗寓句中。“白发”“远客”,交代感怀之由,客居他乡,白发早生,“怀”意已见字外。“白发”一句极为沉痛。本来白发乃年华所致,人所难免的现象,但倘若伤感愁苦过甚,就不免会使人“早生华发”。一个“先”字,写尽了诗人客居他乡、思念故土的刻骨深情。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这第三联写诗人萦怀故土,时时发为吟咏,梦寐难忘。远离家乡的诗人面对着秋风秋雨的凄清景象,思乡之情萦回在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流出口中,愈苦愈吟,愈吟愈苦,恰似秋风中的虫呜,“哀音似诉”“一声声更苦”。诗人此处以秋虫自状,更见怀乡情甚,拥被寒窗,吟写怀抱,不能排解思乡愁绪,那么吹灯入梦,也不能安睡。或者可以“梦里不知身是客”,然而也不能。怀乡之梦,就像孤栖寒枝的.乌鹊那样屡屡被惊破。吟声苦楚,好梦频惊,此联用比喻兼层递手法把诗人思乡情怀表现得形象可感、绵绵难尽。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希望站在石岭关头,亲眼望沦陷故乡的殷殷期盼。正因为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浓,愁绪绵绵,才华发早生,诗情凄苦,辗转难寐。这“一望家山眼暂明”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诗人思念故乡,泪眼迷蒙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然而这“一望家山”的愿望,又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实现。“何时”二字既见出诗人期盼的急切,又流露出了诗人对重返故乡之事能否实现而难以把握的忧虑。

  诗人笔下的“秋”,肃杀凄清;诗人笔下的“怀”,满腔愁苦。情与景和谐统一地表现了诗人在蒙军南下,离乡背井,身居异地的情况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心境及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的深情。此外,这首诗,感情沉郁,恰如前人所评“沉痛激烈,神似杜公。”

  阅读题: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分)

  (2)简要分析诗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3)第二联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悲秋情绪?请结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5分)

  (4)尾联中加点的“明”字是什么意思?据此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感情变化过程。(6分)

  参考答案:

  (1)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学生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秋雨,落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3分;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作用1分)

  (2)诗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3)①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苦而产生的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和悲凉(2分)。②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菊花与秋风相约,又像往年那样盛开,表现时光的流逝(1分);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说明菊花生机勃勃,诗人白发满头,表现其思乡之苦(1分)。

  (4)①“明”是明亮、喜悦之意(1分)。②诗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触景生情,各种秋天的景物,秋叶、秋雨、秋虫、寒鹊等使诗人倍感寂寞悲凉(2分)。在孤独愁苦中,诗人不禁思念家乡。虽然离家很远,脚下是走不完的“石岭关头路”,但在想象中遥望家乡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心中涌起温暖、喜悦的情感(3分)。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起《论诗》绝句三十首,崇尚天然,反对柔糜、雕琢,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的其他作品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元好问《秋怀》的赏析与参考答案07-10

《秋怀》赏析08-14

秋怀原文及赏析08-19

春夕旅怀阅读答案附赏析09-13

《早寒江上有怀》阅读答案及赏析07-07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02-15

清江引·秋怀赏析02-14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03-02

清江引.秋怀赏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