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下电影艺术的写作教学意义论文
【摘要】在“新课标”的倡导之下探讨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电影艺术对初中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组织学生看电影写影评、参与电影片段主题研讨和电影沙龙活动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写作语言,力求在学生的写作中渗透真正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审美倾向主流化,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彰显真实而有积极意义的主题。
【关键词】电影艺术;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多倾向抽象的语言指导和训练,对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缺乏研究和指导,久之负责欣赏音乐、绘画等艺术,长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右脑得不到充分锻炼,致使学生感知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低下,也就无话可说了。此外,现代初中生学习写作致命的问题就是没有积累和生活,也就是没有创作所必需的写作范例和情感经验。他们没有系统时间进行书本阅读,无法积累更多的语言符号,也没有活动空间进行情境体验,无法获得更广阔的参与经验,但他们却是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代,以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为主的观察经验,成了最有效的思维训练模式和学习方法。于是笔者思考电影艺术在学习上的有效性能否移植于写作教学,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电影艺术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做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和探索,希望为写作教学创造出万亩“金色池塘”。
一、引水入渠——电影的影评艺术成为写作兴趣的“救赎”
现代初中生对于命题写作和随笔写作都兴趣不大,前者即使真的有话可说,学生也认为是为老师和考试而无病呻吟,而后者,绝大多数人是真的无生活而无话可说。看电影写影评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写作的心理,电影首先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使学生有感而发,变写作被动为主动;而电影的艺术综合性和多样性也为学生拓展写作思维创造了可能性,使学生有话可写,变单一枯燥为丰富多样,借助电影“引水入渠”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对比某个38人的班级一个月四次写作的数据,同一时期内学生对影评的写作兴趣更大,写作欲望更强烈,写作效果更好。以写作《战马》影评为例,学生自拟题目可谓用尽心力、精彩纷呈:《如果还有明天》《那么骄傲》《金戈铁马》《我们一直很幸运》《如果爱》《一匹马的独白》《平安归来的勇气》《飞越战场的不只是信鸽》《朋友,敌人》《人马情未了》。而对于《战马》主题的探讨层面,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爱、勇气、人性、人道主义等等,充分展示了学生基于电影经验之上的个人体悟。同时,影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联想个人经历,引导学生从评价电影到感悟生活,更加有助于学生写作思维和联想力的培养。爸爸,如果我们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样?——我对和我一起看电影《美丽人生》的爸爸发问,当然我相信爸爸只会“残忍”的告诉我事实,他才不会管我的心灵呢,这不,爸爸起身丢下一句“这么大的人还做游戏,幼稚死了!”一晃而过的却是爸爸湿了的眼眶。大人是不是永远会在我们未经发觉下把黑暗从我们身边带走?脸上的不关心是不是一种伪装?(《聪明爸爸和幸运儿子——《美丽人生》影评)中国是全世界琴童数量最多的国家,遗憾的是,像“海上钢琴师”1900那样纯粹、执着的人太少了,我从5岁开始学琴,可是我早已忘记钢琴的纯净与圣洁,我的脑海中充斥着特长加分、成名赚钱,此刻我又坐在琴旁弹起最喜欢的《水边的阿狄丽娜》,但愿你也如我一般,抛开功利的目的,感受你所爱的事物的内涵和真谛,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无限的琴键》——《海上钢琴师》影评)借助于电影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最后到感觉,从感性最后形成理性的认识,学生们都很喜欢写影评和围绕电影展开活动,不停地给自己爱好电影和写作的心理暗示,形成以“电影”为核心的写作模式。
二、南水北调——电影的语言艺术成为写作语言
“合伙人”优秀电影一般来自于经典文学,其台词和艺术语言同样来自于生活体验和文学创作的灵感,具有凝练性、哲理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这样的语言同样也可以运用于文学写作的再创作,如果学生能够在观影过程中关注语言艺术,教师在点评和研讨活动中引导学生鉴赏和积累电影台词,借助于电影进行相应的“南水北调”,进行记忆和再创造,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浅而言之为学生习作增添亮点,深刻地讲可以成为学生习作思想性的标志。学生写作文《,我的快乐之源》,选择自己参加舞台表演的经历作为素材,选材平常,而文章的结尾是这样:“有人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当舞台拉上帷幕,我听见前方传来的喝彩,背过身去迸发出的自信,我坚信以后的生命充满鲜花与阳光,我无惧的微笑……”恰当议论和抒情的结尾点亮了整篇平平的文章,他所引用的话出自于哲学家卢梭,本是八年级学生无法涉猎的,其实这段话也来自奥斯卡电影《春风化雨》,是电影中那群读诗、演话剧、不断为梦想和文明奔跑的少年们的心声。学生的习作《爱其实很简单》开头这样写:“爱其实很简单,有时可能就简单成一句话,就像《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对露丝说——你跳,我跳;就像《海上钢琴师》中1900对钢琴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看见的,而是因为看不见的;就像《美丽人生》中爸爸对儿子说——我们做个游戏,100分的人会得到坦克;就像妈妈对我说——头发一定要吹干,头痛了怎么办。”运用电影中或标志性的,或经久不衰的,或具有思想性,或感人肺腑的台词,作为引子,大大增加了习作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三、他池之水——电影的导演艺术成就写作方法
“百万富翁”电影的导演艺术是把还不错或很普通的故事安排得一波三折从而打动人心,因此教师在主题研讨电影沙龙活动中,更多的是针对电影片段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解读。对电影片段的分析和在写作上的移植,“他池之水”足以灌溉学生的写作。奥斯卡电影《战马》安排场景颜色的变化十分有深意,研讨时,学生关注到绿油油的苏格兰草原,黑色焦土弥漫的战场,夕阳染红的归家之路,无不与情节相关,而每一欢乐场景之后必然伴随更深切的哀痛,从而体悟到写作中的对比反衬、乐景衬哀情及环境烘托等方法,于是学生尝试去做蓄势,哪怕是些环境描写也会使得文章更真实可感。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有大量穿插艺术的运用,如跑步时哈里沉重的呼吸与过往的艰难反复闪现,电影结尾脸盆里绕脚而游的金鱼和回家路上爸爸身后的鞋子不断交替,分析之后学生觉得这些使得电影在表现伊朗人民艰难生活和乐观精神上有极大的震撼力。而运用到写作中就是插叙等结构的安排,于是学生在写参加800米比赛时做了尝试,“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仿佛我的呼吸其实是远远地传来,真奇怪,我又听见出发前老师叮嘱我系紧鞋带注意安全。视线模糊,周围摇晃的树影就像一张张怪脸,真奇怪,我又看见过去半个月朋友在操场上不肯离去的陪伴。”这样处理之后内容更丰富,情感也更真挚。学生感叹于《罗马假日》结尾安妮公主那回眸一笑,在电影特写中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细节;而安妮公主最后的那句“罗马,当然是罗马”让他们无限怅然的同时,也学会了写作结尾需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学生们看着贴在肖申克监狱墙壁上的海报越来越大张,看着阿甘的腿越跑越快越跑越长,看到了电影对于时间和事件的艺术化处理,从而在写作中更加重视材料详略得当。
四、镀金时代——电影的主题艺术为写作立意“
春风化雨”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但现代初中生身边充斥着太多套着真相外衣的黑暗消极信息,就会出现大量看似真情实感,实则主题黑暗、立意消极的习作。而经典电影中弘扬的爱、坚持、勇敢、相信、希望等等美好的事物是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可以给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立场“镀金”。1.电影可以培养写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倾向主流化。多元的社会的多种意识形态夹击之下,学生很难为自己的写作内容找到审美方向,比如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中有习作练习,而学生们多数以韩流明星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则是“亚洲首帅”“人气爆棚”等等。于是笔者结合学校“艺术节”,推荐《勇敢的心》《孔子》《更好的世界》三部电影,让学生看电影,然后进行“与美同行”的主题写作练习。“前几天还在与小伙伴们津津乐道,偶像鹿晗为了保护歌迷而大声呵斥保安,而今天看着电脑屏保上那个稚嫩的脸庞,我却掀不起半点狂热。我的心在此刻被一张画满蓝色油彩的脸填满,威廉华莱士,就是你,刽子手的铡刀下你喊的还是那句‘自由’,苏格兰风笛响起,勇敢弥久弥新。”(《美的秉性叫勇敢》)“华莱士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还说“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夺不去我们的自由’;安东说:‘上次你在我的孩子面前打了我,现在请道歉’,当又一次被打时他只是告诉孩子自己没事。我见到了真实意义上的内心强大,最近因为同学推荐看了《悲伤逆流成河》,心情一直很糟,觉得世界怎么是黑色,青春怎么是灰色,却原来是自己不知道我们可以有更好的世界。”(《更美的世界:你的心灵如此强大》)学生在电影鉴赏和主题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净化心灵,去粗取精,使得审美逐渐走向主流化。2.电影可以引导写作内容的道德情感具有辩证性。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除了黑白,对世界的认识产生了灰色区域,借助于电影的戏剧性和争议性,对写作内容进行道德和情感两方面的客观辩证性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选择具有争议性的电影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道德和情感中选择一个平衡点,使得学生在确立立意和主题时更加客观与辩证。看《肖申克的救赎》,讨论为什么“越狱”不是罪大恶极,看《楚门的世界》,思考为什么安逸生活下楚门要逃离,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问问学生成为百万富翁的弟弟是正面人物的话,走上不归途的哥哥真的只是个坏人吗。“哥哥是个默默付出的人,有种愿负天下也要为弟的感觉。最后,哥哥在一堆钱中永逝了,永远地堕落了,弟弟在一堆钱中重生了,就像凤凰浴火般展开一段崭新的人生。我没有资格去说两者中哪一个活得更值得,我只能说没有哥哥的永逝怎能换取弟弟的新生。”(《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观影交流会议记录)还会选择同一题材的不同电影,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并最终达成对写作内容的兼容并包,使得学生在确立主题时可以坚持原则性和宽容性。比如九年级第四单元结束后,推荐学生去观赏三部电影完成对“爱情”主题的诠释,分别是《泰坦尼克号》《罗马假日》《剪刀手爱德华》。学生在主题研讨会议上针对“爱情”做出如下的讨论:“爱情可以如杰克般轰轰烈烈赔上性命,也可以像露丝般看尽风景后相忘江湖。”(《泰坦尼克号》)“爱情在一辈子的人生责任和24小时的终身幸福间见了分晓,也同情也赞赏,不得不承认安妮公主与记者乔的离别哀而不伤,因为爱情结局在最美的一个点上,即使永远不见。”(《罗马假日》)“我选择的爱情是你需要拥抱时我告诉你我不能,因为我的剪刀手会伤害你;我选择的爱情是你需要陪同看雪时我不在你身边,因为我要用剪刀手来制造你所看到的雪景。”(《剪刀手爱德华》)(摘自“电影教我定义爱情”主题研讨会议记录)在这样的引导和训练之下,学生明白每一个主题都是多角度多方面有多种可能的,而自己的写作只写自己理解的生活就好。学生的习作选材避免了千篇一律,写作内容也不再是假大空,人物也不再是高大全,学生会试着去讲一个平常人的普通小事,却是有血有肉的,可以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新课标”倡导语文课程资源应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提到了“电影”这一资源,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笔者实践中,利用电影及其艺术特色和手段,对于激发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方法,深入辅助文学理解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是因为其艺术性与生活有距离,加之单一性和非系统性,无法达到对写作的全面指导,笔者认为可以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将电影艺术与写作的教程不断优化,探究其二者根本性的联系,在现实的写作生活中有效延伸,从而形成更系统更具有指导性的拓展性课程。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2011,湖北教育出版社.
[2]张文俊.《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M].2003,学林出版社.
【信息技术下电影艺术的写作教学意义论文】相关文章:
有教育意义的电影07-19
浅析《寒夜》的经典意义论文10-20
浅谈幼童舞蹈教学意义及注意事项论文12-10
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论文12-08
人生的意义 议论文08-06
高一作文:艺术教育的意义08-18
浅析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论文11-18
议论文人生的意义08-06
人生的意义议论文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