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通用8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铜雀台》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1
人生如白骥过隙,转眼已至暮年。即便是一代枭雄,也是抵不过生老病死,岁月磨蚀。曹操乃是骁勇善战,施谋用智,惜才爱将,忠于汉室的一代枭雄。可惜,此等人物,也是无奈于汉室口中的“曹贼”,夺其命等人士,处心积虑,费尽心思,为保汉室,借以故名,视其为谋朝篡位的贼头。
历史上,曹操的名字早已远扬古今,其人说是阴险狡诈也罢,称之足智多谋,三国鼎立,与孙权,刘备的天下战乱得以出一局面。奈何,曹操用尽一生,得以当属自己的天下,却又无夺权篡位之意,留有刘协稳坐汉室,尽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夺政,但最终也无称帝之嫌。
可惜刘协有名无实,懦弱无谋,又无治国之智,却是恨生野心,想治曹操于死地,奈何在电影的最后的片段中,曹操神色无奈,刘协悲愤之至,又恐于性命担忧,但依旧道了句“要么杀了我,要么还我政权。”只见曹操沉重,又是些许痛楚,拿着剑抵着刘协的脖子,说道:“倘若你能同历来高祖那样治国有道…”。后,刘协悲愤痛泣,但曹操并无将其杀害,而是让其为他唱了首曲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电影的尾幕在汉献帝刘协的歌声中化为句点,而此,曹操也是柔情似水的回暮起他与灵雎的最后一面。
当然,这只是电影。回顾历史,灵雎并无存在。后来在曹操的墓中,发掘出一位年轻女子的'尸骸,该导演便将其作为曹操身边的女人,电影的主角,也就是灵雎的诞生。
不管灵雎存在与否,电影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崇尚美好!
曹操一生乱世拼战,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得天下。可惜枭雄无所处,红颜何在?问那貂蝉,也是吕布之妻,尽管后将吕布杀害,也无得美人心志,反又将其害之。又问乔氏双女,竟也是孙权,周瑜闺人。但是作为枭雄,身边女人不乏,在各类史,志,传中,我们得知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杜夫人、秦夫人,环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周姬、宋姬,刘姬,赵姬,孙姬、李姬、被记载的没被记载的,都有是曹操身边的女人。
然而,从历史看,曹操一生最遗憾的怕是,没将二乔锁于铜雀台了。
奈何,时光流转,千秋万载,曹操的墓中又惊现一位年轻女子的尸骸,但她究竟是谁,又如此这般地位,躺在他的墓中?
想必导演是由这一点,来了灵感,创造出灵雎这等绝色美人。只可惜美人虽为曹操铸鹿台,且是柔情所动容,可惜心却早已许之穆顺。奈何,汉室动乱,欲害曹操之人,不计其数,美人本就汉室势力人手中的派去的杀手,却又渴望幸福安定的日子。
可惜,命运注定,最终随穆顺而去。
曹操是失于貂蝉,也是失于灵雎,枭雄这般柔情,似乎也只能是电影中所能刻画了。从电影中,这灵雎似乎是貂蝉与吕布所生,而曹操也早就知道灵雎的真正身份,可还是英雄过不了美人关,“近得我身的人,便是近得我心的人。”他对灵雎说出这般话,足以证明,他是动了心。悲矣,灵雎最终选择随穆顺而去,一道寻那曾经所憧憬的桃花源地。
这也就是为何,在电影结束之际,他让刘忻唱了段曲子,并在曲子的苍凉奈何中,坐在铜雀台中悲哀死去。
而后,曹丕野心大发,迫胁刘忻让位。
电影才算是真正的结束!
看完这部《铜雀台》,我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为电影的皇位争夺虚实所疑,也不为曹操,灵雎这等复杂的感情所扰。只是影片中,曹操的两句话,引我深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也不知导演是否有意颠倒两句位置);人生如白骥过隙,转眼已至暮年。
第一句是在电影落幕尾际之时,叹于刘忻面前,感慨汉室大局;第二句则是在灵雎面前。灵雎说‘人生最好的归宿是尘土,得天下又有何用?’曹操便叹了句‘人生如白骥过隙,转眼已至暮年’。
尽管是电影台词,但从历史,确实属曹操所言。而这两句话,也正是表明了电影的主题。尊为一代枭雄,历史上的曹操,并非电影中这般柔情,对女人感情,也并非是灵雎那般细腻相待。后人记住他的,并非是身边女人无数,而是他这枭雄背后的战略家和军事家的真正实才。能以七万之军灭袁绍七十万大军,并非一般人所能。借貂蝉美色挑拨于吕董二人,又借吕布之手灭去董卓,而后再灭吕布,袁氏兄弟,平刘表,定辽东,一举平定北方,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础。曹操施谋用智,观天下而捉捕时机,相时而动也。深明乱世造英雄之理也,此等枭雄名堂,然为名副其实。
可惜,没做了汉室帝王,却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遭遇汉室势力欲害。
其实,以曹操的势力,无需谋朝篡位,便可自立称帝,而这刘协本是懦弱无能,汉室应属曹氏天下。奈何他只是夺其政权,保刘协一个名头。从电影中,不难看出,他是忠于汉室,更是对刘协说了句‘以后我不能再保护皇上了’等言辞,又可见他又疑似忠于刘协,但总归,他是天下人得以皆知的曹操,其心思,怎是旁人所能捉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有一身智谋,得获天下,却又不禁叹嘘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此等无奈惆怅,又岂是凡人所不去忧思的?就像是电影中,吉平终于露出本相,作为汉室势力暗杀的的主谋者,见曹丕欲于己背水一战,本以为曹操士气已去,却又突见其暗建的陵墓惊天道开,曹操率一领人马走了出来,吉平神色惨白,却又是死有何惧,对着身后的士兵嚷道:“他不是神,他也是人,看,他在流血…杀啊…”
奈何,士兵们却是势弱丧胆,无一人敢上前刺杀。吉平顿时跪下身,对着立在铜雀台戴着面具的刘协,悲痛的道了句:“皇上,我们父子俩不能再衷心于你了…”说罢,挥剑自刎。而刘协落荒而逃。
曹操确实不是神,作为凡人,他能有此势力成就,的确就是反势力人眼中的“神”了。否则见其突现,也不会这般恐慌。只是作为凡人当中的“神”,也是无奈于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他抛出一生在乱世中造英雄,得天下,可最终呢,他还不是替别人作了嫁衣,死于铜雀台。
“这鹿虽是我射,但弓和箭却是皇上的!”
当时曹操说出的这句话,恰好的应了他死前的那句话意:这天下虽是我得,但你(刘协)可是皇上!由此可见,电影还是美化了曹操,被历史所屈的刘协,倒显得是被“保护”了。曹操内心深处,也是感慨:我得天下,但天下之帝又非我。战乱未去,汉室又欲害于我,奈何命中有疾,尔等悲愤暮年来得太快,天下离我去得太快。
确实,人生如白骥过隙,战果天下,却是转眼已至暮年。生是天下枭雄,死了却是尘土归去。可惜,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天下会在曹丕的手中,被司马懿捡了个便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这志向,也只能带去土里,自己修建的陵墓中了。
如今,三国不再,我等处于太平盛世,却无老骥伏枥之志向,也无叹嘘时光荒废之悲楚,这是何等无能,又同那刘协有何区别?奈何,曹操陵墓被掘,也无掘出今人斗志昂扬。而他曾经的枭雄威风,也只能在历史中回暮了。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2
看过片子以后,真的想尊称汉献帝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位“影”帝。你以为的那个懦弱的皇帝,不过都是平静的表象,可要知道平静的海面下通常都是暗涛汹涌。《铜雀台》中的汉献帝就是这样一个面对曹操看似懦弱的人,可实际上你看他,让我记忆特别清楚的是他唱几段《蒹葭》时每一段的眼神,总是多了那么一份对权力的渴望。其实看片时就在想,怎么能有一个人,可以“双面”到如此地步,怕是演员都不能做到如此地步。若是放到现在,绝对是可以去奥斯卡拿小金人的超级实力影帝。
太多的人知道汉献帝,因为喜欢三国。但是无论你看了多少电影和书籍,你对汉献帝的印象永远停留在“傀儡”“软弱”等这种词语上,但从来没有一部能像《铜雀台》这样让人对汉献帝这个印象中“木偶”一样的人物充满如此多的思考。苏有朋与汉献帝,起码在影片中的灵魂达到了足够的融合,在看苏有朋这位“汉献帝”的那些或阴郁或悲戚,或欢笑或淡定的面部表情里,似乎都能体味到历史中的汉献帝真实的心情其实应该如此!
苏有朋在用心演这个没实权的皇帝,并且把这个皇帝演活了。虽然说应该是有点戏说的成分,但是却不会让人质疑历史的真实性。虽然大部分时间汉献帝需要装疯卖傻,虽然这个人也会贪生怕死,但暗藏的心,谁能懂?曹操?灵雎?伏皇后?不,你要知道,在历朝历代,每个皇帝他相信的人只有自己,所以也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真实的自己。
《铜雀台》里的汉献帝,有一颗不甘的权力之心,所以才会十年策划一场阴谋的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经在此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本来是一首描写爱情的国风,被苏有朋老生的唱腔每次一出,看似悲凉,但我好像都看到了一位不甘被束缚的人想要逆袭的决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渴望。无奈的是乱世,渴望的是不愿当傀儡的自由与解脱。
风云变幻、波澜云诡的东汉庚子年,天象即将“四星合一”,改朝换代之际,这部步步为营的杀曹大戏里不能没有汉献帝,更不能只有一个懦弱的汉献帝。要的绝对是一个心怀大志,却不能改变乱世的汉献帝,只有如此,历史才能无限精彩,就跟电影一样,越波澜才会被观影者铭记。而演员是一样的,只有尝试不一样的'东西,只有演出不一样的自己,才是更牛掰的成长。
所以所谓的汉献帝悲哀,不过是改朝换代的无法更改的历史的悲哀。历史中的汉献帝若如电影所演如此,那足矣。因为尽力过,于是已足够。而苏有朋,这一次足够出彩,足够颠覆,作为汉献帝的他足够了。
卧薪尝胆的隐忍也好,随风飘摇的懦弱也罢,反正,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汉献帝!一个忍辱偷生、任人摆布却又心有不甘“汉献帝”。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3
看完了《铜雀台》,觉得是这个学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片子了,虽然很多人会对这种披着三国外衣,讲的却像是哈姆莱特式的宫廷大戏不屑一顾,就像迅雷上这部片子的卖点也不过就是子虚乌有的刘亦菲一丝不挂和伊能静的大胆肉搏,每个主角说话都是阴不阴,阳不阳,显得背后夹杂着无限的含义,像是一口不知深浅的井,但却打不出水,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像已经成为了大片的必需品,就像有些人吃薯条不搁点番茄酱就觉着不是个味,但是我不得不说在看完了整部片子以后能够觉察到导演透露给我们的思想,放在三国则是“天下何必姓刘”,而其中心思想:达者为尊,是历史无数次印证的'真理,倘若没有“虽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的壮举,又有谁会把“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诸葛亮当成神一样来祭拜,剧中则是借宫女之嘴表达出能够造福社会的才是”真命天子”。 这也是全剧反复强调的一件事,而这种观点是以一个或许与这个话题毫不相关,一心只想着自己那个已然“你要的,我给不了”的
俊俏小生终生厮守的刘亦菲来讲述,而尾端刘亦菲摇身一变成了貂蝉和吕布的孩子,并继承了貂蝉的倾国倾城,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吐槽,或许编剧的深意我挖掘不出。
最后曹操和皇上的对话倒让我想起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和不学无术却骄傲叛逆的孩子,在父母耗完最后一点能量,却没有看到孩子的长大成人,颇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脑海里一下又有了周润发当年阿郎的身影,而在最后一幕,周润发瞬间的“人老珠黄”夹杂着“献帝”的“在水一方”,大美女搂着个太监不管不顾奔向桃花源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本来准备看看刘亦菲洗澡的我,最后花了近两个小时看完,不想感触颇多,总觉得比起《鸿门宴》《赤壁》这些同类型的影片,至少在我看来《铜雀台》是个进步,遂记下所想,以证我依然是个艺青年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4
《铜雀台》——曹操是个人
本来就缺少期待,过多的宣传也确实起到了人所共知的效果,并不是提前知道就会期待,也得看电影本身的吸引力。
以古代历史题材为线索、主题或是背景的电影,现在也算是经久不衰,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当然,以神话和小说为题材的电影也是开始了剧情的延伸,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谋求和艺、大片和商业等的统一,但更多的让人看出的是商业。《铜雀台》的历史如果说是曹操的知天命和耳顺之际则更显得合适一点。
近年来的电影、电视剧、各项娱乐、新闻中曹操出现的次数是在是很高,高度的曝光率让曹操的形象在大家心中都有了一个不同的衡量标准。名人就是名人,其中的杜撰更会引起大家的围观。
说说其中的剧情吧,在这部电影中,剧情的主要内容,也是区别其他的主要两点,一是曹操的内心挣扎,位高权重,深受猜忌,却忠心不二,这与大多数人了解的曹操有些许不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但其电影中的形象或许是想让曹操形象更加有血有肉,这样的设置不免会给人没有说服力的印象,周润发的`演技自然无可挑剔,其对角色与语言等的把握更是令人称赞,这也给这部电影中的塑成曹操形象增添了重要的砝码,所以说到曹操塑造的有血有肉,发哥是第一功臣。而剧情的安排总会给人一种增添不会使其有突破,不增添也不会让它过于陈旧,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再多或许就是自作多情了。二是灵雎的设置,当然这避免不了现今的娱乐因素,随着曹操墓的热火,跟这有关的一些都会引起大家的围观,而曹操墓中的神秘女子,更是吸引众人的眼球。灵雎的出现也能给人一种稍许的满足感,对神秘墓室的一种解读,不管是否认同。灵雎的身份:吕布和貂蝉的女儿。这个剧情安排多少显得太过于为了剧情而拍电影,感觉生硬的切换场景一样,不是很舒畅,这显得太随意剧情化了。如果缺少这个关系,电影本身也就少了情感色彩,而增多的这一项,却是这个感情变得有点莫名其妙。也正是这两点,促使了发哥版曹操具有一个另类的有血有肉。
整体来看,电影显得太过平实,当然,如果按历史题材来拍,难免会这样,可是,电影本身是奔着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去的,所以会和历史有擦边球。而整体的剧情结构,以曹操的谋略展示治国之才与忠心之意,同时推出曹丕和灵雎这样的引发感情人物,当然,还有韩献帝的侧面印证,曹操是个人,重情义。而作为学建树颇丰的曹操,在电影中的采似乎被抹去了,若想重新塑造影视中的曹操形象,如果抹掉了采这一章,我想曹操也只是个人,但这给谁看呢?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5
作为曹植粉,从昨晚起,我华丽丽地倒向了曹丕的阵营。之前喜欢曹植,确实源起越剧王子赵志刚,他当年“白马金羁任驱驰”的出场,真是意气风发,英俊飒爽,他有符合魏晋风骨的气质,也有明亮又纯良、率性又张扬的意态。(必须声明:当年看《曹植与甄洛》,我还真不是王子粉,我是冲甄洛去的)我的“叛变”,丝毫不是因为标新哥哥演得不好,个人认为,他的曹植是被编剧和导演大人给黑了。
谁能给我解释下,曹植在第一场父兄离开后,干嘛非得对着甄洛笑这么几声?这显得骨头很轻,导演你知道吗?活脱脱把人家建安高才导成了登徒浪子,把情痴成功塑造成花痴,这是要闹哪样啊?
从喜欢曹植到中意曹丕,其实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成熟过程。戏里的曹植,除了美酒就是美人,风花雪月,言行放纵,稍不顺心就自我沉沦自甘堕落,你丫就这点出息,失望的人除了把你捧在手心里的老爹,还有大批植粉啊!生在帝王家,没谋才就是没出路,纵有天赋诗才,就凭这任性的孩子气,情比慧重,连像崇祯皇帝那样挂歪脖子树的勇气你怕是都没有啊。即使你即位,也顶多是李后主的殷鉴。难怪曹操明知是曹丕设计陷害,还是立他为世子,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呐,江山得靠狼来守啊。
说到羊和狼,羊狼同窝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羊不知道自己是羊,还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去挑衅那头狼“有本事你来咬我啊?”这是勇敢吗?这比莽撞还傻,这叫找死啊,亲!天真的二愣子文青,失势不识相,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都不懂,更别提什么谋定后动了。所谓的真性情,太过浮躁。
我很认同轻云姐姐的观点,这出戏就是在论证曹丕夺位的合理性。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在曹操跟前的待遇,前者更像是一个臣子,而后者才是儿子的感觉。前者有着惶恐心理,生怕一着不慎失去眷顾,后者大有“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的优越感。曹丕抱得美人归,哪有半分春风得意?甄洛纵然绝色倾城,可毕竟是败将遗孀。曹操指婚崔琰之女嫁于曹植,为他打下在朝在野的深厚基础,赢得权臣拥趸。这番用心可谓良苦,可曹植拎不清啊,美人江山你都想要,真以为什么好事都给你摊上了,你让别人怎么混?
审时度势是曹丕的特长,作为儿子,曹操废长立幼的意思,是插在他心头的第一把刀。而第二把刀则是他老婆甄洛捅的,叔嫂间别有幽情,彼此都以死相护,这么顶高大上的绿帽子戴着,谁是曹丕都会气得发疯吧?捅他第三把刀的'人就是为保“天下文章”的名士们,他们的力保起的是反作用,触怒天子之威。曹丕要是给曹植活路,那曹植会给曹丕脸面吗?万箭穿心,习惯就好。综上想想,我觉得曹丕也挺可怜的,他对曹植的恨意,应该算得上情有可原吧。当然啦,我不是支持他残害手足,但我理解他的委屈和缺爱。更何况,他的谋才心计,作为一国之君,远比曹植合适。
看完全剧,即使我依然很怀念“从明后而嬉游兮”的《登台赋》,以及“西风黄叶”、“鸾啼凤惊”这些唱段,但这不过是各花入各眼,姑且不论。我只想吐槽一句:七步诗处理的让观众太难受了!旧版里,凶神恶煞般的“七步——”声未落,“煮豆燃豆萁”的愤懑气势就喷涌而出,那种震撼在观众心中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紧接着“豆在釜中泣”低回呜咽,抑扬感立刻鲜明起来。“本是同根生”的两遍反复诘问,经幕后伴唱更烘托紧张又悲凉的气氛,最后“相煎何太急”高昂完美收尾。可是现在的处理,缺少了抗争精神,把高潮激昂的情绪,念出了临终的味道。就像是卯足了劲儿,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无力感,这是想把观众憋出内伤的节奏吗?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6
看完了《铜雀台》,觉得是这个学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片子了,虽然很多人会对这种披着三国外衣,讲的却像是哈姆莱特式的宫廷大戏不屑一顾,就像迅雷上这部片子的卖点也不过就是子虚乌有的刘亦菲一丝不挂和伊能静的大胆肉搏,每个主角说话都是阴不阴,阳不阳,显得背后夹杂着无限的含义,像是一口不知深浅的井,但却打不出水,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已经成为了大片的必需品,就像有些人吃薯条不搁点番茄酱就觉着不是个味,但是我不得不说在看完了整部片子以后能够觉察到导演透露给我们的思想,放在三国则是“天下何必姓刘”,而其中心思想:达者为尊,是历史无数次印证的真理,倘若没有“虽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的壮举,又有谁会把“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诸葛亮当成神一样来祭拜,剧中则是借宫女之嘴表达出能够造福社会的才是”真命天子”。这也是全剧反复强调的一件事,而这种观点是以一个或许与这个话题毫不相关,一心只想着自己那个已然“你要的,我给不了”的
俊俏小生终生厮守的'刘亦菲来讲述,而尾端刘亦菲摇身一变成了貂蝉和吕布的孩子,并继承了貂蝉的倾国倾城,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吐槽,或许编剧的深意我挖掘不出。
最后曹操和皇上的对话倒让我想起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和不学无术却骄傲叛逆的孩子,在父母耗完最后一点能量,却没有看到孩子的长大成人,颇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脑海里一下又有了周润发当年阿郎的身影,而在最后一幕,周润发瞬间的“人老珠黄”夹杂着“献帝”的“在水一方”,大美女搂着个太监不管不顾奔向桃花源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本来准备看看刘亦菲洗澡的我,最后花了近两个小时看完,不想感触颇多,总觉得比起《鸿门宴》《赤壁》这些同类型的影片,至少在我看来《铜雀台》是个进步,遂记下所想,以证我依然是个文艺青年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7
三国鸿篇巨制《铜雀台》由赵林山执导,周润发、刘亦菲、玉木宏、苏有朋、伊能静、邱心志、姚橹、倪大红等联合主演。
简介:曹操(周润发饰)的部属、尤其他的公子曹丕(邱心志饰),希望借此良机推献帝禅位、曹操登基;同时反对曹操的势力,也加紧了行动,无人知晓四星合一之时,大汉天下将发生何种惊天动地之事。关中,马超、韩遂的俘虏营后方,少男穆顺(玉木宏饰)、少女灵雎(刘亦菲饰)被一支铁骑掠走,押到一个巨大陵墓里,进行残酷的训练,他们将被塑造成铁血死士,完成一个不可告人的`惊天任务。五年后,曹操盛殓关羽,回到铜雀台,灵雎一袭红衣出现在曹操身旁。柔弱的汉献帝(苏有朋饰)、野心勃勃的伏后(伊能静饰)对曹操的归来噤若寒蝉,大臣们亦是各怀鬼胎。四星即将合一,一出“杀死曹操”的阴谋大戏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着…… 。
1、孤不怕遇到敌人,只怕遇到愚蠢的敌人。
2、近不得孤的心,就近不得孤的身。
3、孤能走到今天,就是从来不相信任何人。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与你生在同一个时代,是朕的悲哀。
6、以前我当自己是神,现在我才知道自己不是神。
7、天下为民所有,从此骨肉不分离。
8、那一剑必须刺下去,刺过这动荡的天下;刺过这命运的不公。
9、今日共赴禽兽之宴。
10、曹丕跟伊能静饰演的皇后上床之前对她说:日后,天下若是我的,我将封你为皇后。
11、我能走到今天,因为我谁都不相信。
12、生,何尝不是一场痛苦;死,又何尝不是一场解脱?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 8
朋友推荐我看电影《铜雀台》,网上找到了这部片子就完整看了下来。这个电影的演员队伍还是很强大的,有周润发饰演的曹操、刘亦菲饰演的灵雎、苏有朋饰演的汉献帝、伊能静饰演的伏皇后其他的演员就不怎么熟悉了。电影大致情节是:曹丕等大臣希望曹操废登帝登基,汉献帝也预谋杀死曹操,还有以曹操御医为首的一队反曹操的人马也参与了这场杀戮,并且她们训练了灵雎之后把她派到了曹操的身边。最后,所有的一切阴谋都被曹操挫败,汉献帝继续做着傀儡皇帝,御医死亡,灵雎跳崖而亡!
故事情节不是很复杂,但是却演绎的很唯美。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对曹操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仔细想一想,一个历史人物,无所谓对与错,毕竟他已经化为了尘土。我们把他扶起来拷问他的好与坏有什么意义呢?剧中,曹操知道灵雎是来杀他的,直到最后才说破。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对灵雎有了感情。
在入曹营之前,灵雎就有了一位恋人,他也被赋予了和她一样的杀曹操的使命。灵雎在与曹操接触之后,她的心也起了微妙的变化,她看到百姓热爱曹操,希望天下太平。因此她有些反悔了,不在想杀曹操。尤其是看到曹操是那样的孤独,看到他为了天下太平不杀汉献帝,让她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
影片中许多对白很值得回味。灵雎问曹操:“你就不怕有人杀你吗?”曹操回答:“没有人可以进得了我的心,又怎么可以近得了我的身……”是啊,如果没有人可以走进我们的心,我们又怎么会受到伤害呢?许多时候最伤害我们的人,不就是我们曾经最爱的那个人吗?
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参与了刺杀自己的行动之后。曹操说:“我可以活到现在,就是因为我谁也不相信!”想一想看,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的悲哀。一个人连一个可以相信的人都没有,他又该是怎样的孤独?
灵雎在影片中说:“生未尝不是一种痛苦,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在她与死去的恋人跳下悬崖的那一瞬间,她的解脱让却那个在崖上的曹操重新回到了孤独中。
完美的爱情,总是被编纂成悲剧的结尾。真挚的`爱情,总是在失去后,才让人们顿足捶胸!因此,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会呵护那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着的人。爱,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一种成全背后,却是另一个爱你的人一种心甘情愿的牺牲。而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却不会感觉得到。
当我们不在像一个孩子似的以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一个人之后,我们成熟了,同时说明我们的心也衰老了。当我们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阳光下,透过窗棂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不再会有那么的爱与恨的纠葛,不会再去想那些曾经的磕磕绊绊,我们情愿想着所有人的好,而后在想起某个人之后,脸上满满的都是幸福的模样……
【电影《铜雀台》观后感】相关文章: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原文及赏析08-27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09-06
关于铜葵花的作文11-17
铜的购销合同01-03
铜爵妓原文及赏析10-10
窗外的雀作文08-13
灰雀的作文09-11
窗外的雀作文(经典)10-18
灰雀说课稿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