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总结

教育学期末思考题总结

时间:2021-07-06 17:56:21 期末总结 我要投稿

教育学期末思考题总结

  绪论

教育学期末思考题总结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过哪几个阶段

  (一)教育萌芽阶段(前5世纪-16世纪)

  这一时期教育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人们只能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归纳教学经验,并形成一定的教育思想。

  《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

  《雄辩术原理》——昆体良

  《理想国》——柏拉图

  (二)教育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19世纪中叶)

  生产力发展,教育经验丰富以及相关资料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完成,标志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是近代最早的教育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洛克——《教育漫话》

  赫巴尔特——《普通教育学》(1806)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倍尔——《人的教育》

  (三)教育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20世纪中叶)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斯宾塞——《教育论》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凯洛夫——《教育学》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国内第一部)

  陶行知

  蔡元培

  (四)教育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新技术革命、智力的开发与运用引起新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发展。

  布卢姆——《教学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鲁纳——《教育过程》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联系实际谈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掌握教育规律,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2.学习教育学能够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并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改革与创新;

  4.学习教育学也是普及知识的过程。

  第一章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狭义概念,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能力、体力和良好个性的活动。

  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也称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整个人生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制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变革

  (二)教育的发展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是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

  3.教育(高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促进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1.遗传 是继承祖先(上一辈)的解剖生理的特点

  (1)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足够、广泛、多样的条件;

  (2)遗传素质是造成人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机体机能性质有关;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中呈减弱趋势

  2.环境 是个体生活其中并影响个体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社会环境对人身心发展起关键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正反之分

  3.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个体发展的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人的实践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活动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教育、教师、学校、学生、教育对象)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学校教育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进行的,教师受过专门训练,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3)学校教育可以调控各种外部因素,按照需要进行取舍;

  (4)学校教育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教育对象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应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不平衡、顺序、阶段、互补、差异)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要抓关键期;

  (二)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

  (三)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不能“一刀切”;

  (四)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育要树立信心;

  (五)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是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教师专业化

  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一)教师要具有时代精神

  自主成长型教师是一种具有内在积极要求发展的动机,不断反思、探究、进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是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条件的新型教师。

  (二)教师要具有知识素养(学科专业、视野知识面、教育学科)

  (1)教师要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

  (2)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面

  (3)教师要具有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创造、自我控制、交流、组织管理、表达、科学研究、心理咨询)

  (1)要具有创造的能力

  (2)要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3)要具有与学生交流的能力

  (4)要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5)要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6)要具有科学研究能力

  (7)要具有心理咨询能力

  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1.教师劳动的对象

  2.教师劳动的目的和内容

  3.教师劳动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二)创造性

  1.对不同对象的因材施教

  2.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

  3.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遵循和应用

  (三)示范性

  1.教师的思想、观点、学识和言行

  2.教师的演示

  3.教师的个性品质

  (四)长期性

  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教师劳动成果显效时间长,劳动成果效用十分长久。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要求: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方法: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在平等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第三章

  素质

  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质量水平,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形成和发展成比较稳定的品质,包含三个方面,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

  是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的总的要求。

  素质教育质量观

  是指素质教育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对教育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需要满足的程度。

  素质教育人才观

  不仅包括掌握高深科技,文化知识的高层次专家、学者,还包括工作在各行各业数以万计的有道德、能敬业,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素质教育的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基础的教育

  5.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

  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诸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也决定着学校的整体面貌。在社会转型阶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使得教师与学生也要面临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应该努力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践行师生关系对民主平等的基本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形成师生之间心理相容、心灵相通的真挚情感关系。

  2.在课堂教学中应树立科学正确的师生角色观。师生关系要求教学相长,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素质教育把教育过程看成师生持续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其思想、观点、学识及言行,甚至是个性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促进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双向发展。

  第四章

  课程

  关于课程有多种含义

  1.课程代表学科

  2.课程代表目标和计划

  3.课程代表学习者的经验

  4.课程代表复杂的会话

  课程是一个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的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能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

  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有关自然、社会和自身等方面的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课程的种类包括哪些

  (一)根据课程的形态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综合课程

  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周期学时,分科教学的课程。

  评价:优势在于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局限在于将相关知识制裂开来,不能考虑不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是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动机而组织的课程。

  评价:优势在于是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密切联系实际。劣势在于内容太过庞杂,缺少连贯性和系统性。

  3.核心课程

  是指在课程中居于核心位置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内容,它与课程体系的其他部分(边缘课程)存在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4.综合课程(广域课程)

  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受教者的心理特征把彼此临近的学科内容组织在一起的课程。

  (二)根据课程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是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正规或官方课程

  2.隐性课程,是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一般情况下,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递分公开性教育经验。

  (三)根据课程设置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四)根据理体制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本校教师自主研发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领域包括哪些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哪些 5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发展对自然、社会、自身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社会、自身的责任感

  3.形成从生活中生动地表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有哪些5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和发现,发展探究问题能力;

  3.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认真实践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和能力;

  5.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

  第五章

  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活动。

  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学的任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培养能力、个性发展)

  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

  3.培养能力;

  4.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过程的本质:(引导反思、理解生活、师生交往

  1..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反思、批判和探究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师生持续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知识智力 教师学生 直接间接 教育性 智力非智力)

  (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四)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为什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内外因、能动思想、主体发挥)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师“教”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起作用;

  2.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对教学具有选择性,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观察、思考)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强,其学习效果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决定着学习质量和个体身心发展水平。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7(科学思想 理论实际 启发性 直观性 巩固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巩固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调动主动性、掌握思维方法、学会学习、情景动脑)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3.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4.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颖性、思想教育、教学评价、师生关系)

  1.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新颖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利用教学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六章

  掌握学习策略(布卢姆 美)

  在系统教学中,通过反馈——矫正的方式,使绝大多数学生(95%)掌握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的一种教学策略。

  掌握学习策略的操作程序

  (一)教师准备阶段

  1.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制定本门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2.制定单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验题;

  3.对学生进行定向;

  4.进行诊断性评价

  (二)单元授课阶段

  1.进行常规的群体教学;

  2.对全体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

  3.对没有掌握的学生给他们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三)总结性评价阶段

  赞可夫“一般发展”

  赞可夫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一般发展”不仅指儿童心理的一般发展,还指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的思想。

  赞可夫五个教学原则(难度、速度、理论、教学过程、差生)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同学(包括差生)都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也称学科基本结构,是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布鲁纳的“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概念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结构的方法。

  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

  它是用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等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和想象,智力和体力练习、音乐等方式,巧妙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

  发现法的操作程序

  创设问题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科学性的结论——转化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包含方面

  1.言语/语言智力

  2.逻辑/数理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节奏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人际交往智力

  7.自我反思智力

  8.自然观察智力

  9.存在智力

  第七章

  德育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称。通过德育培养学生具有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思想品质、世界观基础和良好心理素质。

  德育过程

  教育者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者的活动,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者个体思想品质的过程。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同时多段、社会实践、教育自我教育、渐进反复)

  1.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同时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各种矛盾转化的过程,具有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性;

  4.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并联系实际分析(现实方向、知行统一、严格尊重、正面纪律、积极消极、集体个别、实际因势利导、连贯一致)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将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置首位,同时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要重视学生现实的`发展与需要。

  2.知行统一的原则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论的教育,又要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者既要做到尊重、信任、热爱自己的学生,又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坚定不渝的要求。做到严与爱的结合。

  4.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纪律约束,使二者想结合。

  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才能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7.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的原则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步调,有计划的、系统的,前后连贯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论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同时性和多端性。

  (1)知,是道德的认识,是人们对行为准则、规范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是对事物的是非、美丑、善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2)情,是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所表现的喜乐爱憎的情感体验;

  (3)意,是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思想道德行为而去克服来自心理内部或外部的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所进行的自觉顽强的努力;

  (4)行,是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的行为。

  知事基础,情和意是对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起调节作用。行使衡量品德的标准,起关键性作用。

  德育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方法有哪些具体方式

  (1)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形成学生的正确观点,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方法。

  (2)陶冶教育法

  通过创设或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3)榜样示范法

  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方法。方式——为人典范;教育者示范优秀学生示范

  (4)实际锻炼法

  组织学生按照一定要求进行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锻炼思想,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方式——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社会实践

  (5)自我修养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我教育形式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

  (6)品德评定法

  通过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与处罚,评比,操行评定

  (7)心理咨询法

  通过咨询、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清除影响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

  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各门学科,班集体,各种活动,团队会工作,家庭与社会

  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内容有哪些

  瑞士 皮亚杰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

  道德发展水平学说的内容

  美国 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

  一、前习俗水平

  1.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2.普通原则取向阶段

  社会学习论内容

  美国 加德纳阐释“人们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

  1.观察学习

  2.榜样示范

  3.强化的作用

  第八章

  班集体

  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班集体的特征5 (目标、机构、纪律、领导、舆论)

  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起方向、动力作用;

  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起协调、组织作用;

  3.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起约束、保障作用;

  4.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起组织、协调、带头作用;

  5.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与传统,起约束作用。

  如何培养班集体 6(目标,班干部,班纲舆论,纪律教育,人际关系,活动)

  1.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培养班干部

  3.建立良好的班纲和舆论

  4.加强纪律教育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6.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教育学期末思考题总结】相关文章:

有趣的思考题01-23

有趣的思考题作文05-26

学期末老师的教育教学总结03-17

学期教育学期末总结01-06

教育教学期末工作总结01-23

学前教育教学期末总结06-30

语文老师教育教学期末总结04-22

2016年雅思考题演练08-08

教育教学期末总结(通用20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