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古文新城道中赏析

时间:2021-07-04 16:31:03 赏析 我要投稿

古文新城道中赏析

  新城道中①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②。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③。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④,煮芹烧笋饷春耕⑤。

  【注释】

  ① 新城:为杭州属县,今属富阳。

  ② 积雨:久雨。

  ③ 铜钲:古代打击乐器,形如盘子。

  ④ 西崦:西山。

  ⑤ 饷:送东西给人吃。

  【语译】

  和暖的东风知道我将要到山乡去旅行,特地把乌云吹散,停歇了那檐间响了多日的雨声。清晨我行进在去新城的路上,远近的山岫,飘浮着白云,似乎戴上了一顶顶白色的絮帽,衔在树梢上的初升的太阳,犹如挂着面铜钲。乡村人家短短的竹篱笆里,桃花含笑怒放;小溪边杨柳飘扬,倒影在水波中荡漾,是那么轻盈。那西山住着的农民想来今天最为高兴,天晴了,赶快为春耕的家人备饭,烧煮些芹菜竹笋。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熙宁六年(1073)二月,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视察各属县,经过新城。

  诗人要出门公干,可是连天阴雨,心中自然感到烦闷;到了出门这天,天忽然放晴了。老天爷如此垂青,他心中非常高兴,所以诗首联就赞美久雨初晴,说东风有意作美,为全诗定调。由于心情好,兴致高,眼中所见便分外亲切,分外觉得赏心悦目。于是他见到那山岭上缭绕峰尖的云彩,便童真地把它想象为山戴上了顶白絮帽;见到早晨初升的太阳挂在树梢,他又把它想象为一面铜钲。这两句形容别致,想象奇特。韩愈诗有“晴云如擘絮”句,说晴天的云彩像扯散了的棉絮,而苏轼见云朵凝结在山峰,便进一步说它如同棉絮帽;又因为古人有把太阳比作盘子的,苏轼便由初升的太阳的颜色与光度,认为像只发光的铜钲。这一比,便使诗充满新鲜感。这联诗虽然曾被人认为用字过俗,说得过实,实际上这正体现了苏诗随意挥洒的'特点,同时与全诗风格吻合。诗中以“晴”字关联上联,“树头”句写早行也很得神采。

  五、六句承接上联,由远景、大景改为近景、小景,拈出野桃、竹篱、溪柳、沙水,描摹农村景色,工巧新鲜,得自然的妙趣。清汪师韩评云:“铸语神来,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诗结尾写农人饷耕,表明了是春耕时,与自己巡察各地,关心民间疾苦的职责联系起来。而农家之乐,也就是作者自己的乐,又呼应了首句的喜晴。

  全诗写的是一个早晨的事,四联又分写日出前、日出及日出后的事,次序井然,依行程循循展开。又充分利用拟人化手法,写东风理解人,野桃、溪柳也具备人的特性,把景色与理趣融为一体。

【古文新城道中赏析】相关文章:

《新城道中·其一》赏析及原文09-03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10-11

新城道中二首翻译赏析02-23

襄邑道中赏析08-03

新城道中二首_苏轼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8

襄邑道中翻译及赏析08-22

《凭栏人·金陵道中》赏析01-25

临平道中翻译赏析07-10

《临平道中》原文及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