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后感怎么写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多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论语》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程,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纯净而通透。
《论语》是生命的学问,要落实到真是的生命中去,是具有真实感、确切感、客观感的内容真它理。不同于西方的文化,把对理想人格的憧憬寄托彼岸世界的上帝身上,中国文化把希望全身心的寄托在此岸的圣人身上。《论语》的要义就是要培养生命的强度、韧性、成圣成贤 。也就是说自《论语》创说之日起,其目的就是为了经世致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论语》注重切己自反的心性涵养。主张人际关系的中正平和,追求出入自在的圣人境界。尽管在追求作圣人之功的过程中,真正成功着寥寥无几,但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他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特别是其中重礼仪、宽厚待人、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等学以致用,不管在中国前贤大者、王公贵族,还是一介书生,布衣贫民的精神风貌中皆随处可见。
中国文化和论语生命力深厚强韧,曾是中华民族生命的寄托与安顿所在,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好的宝镜,观今鉴古,可以使我们增加坚毅的信心!
刚才我们谈到学以致用,但怎样才能学以致用呢?孔子评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话值得记取。孔子说:“再,斯可矣。”这跟说:“一鼓作气”有类似的意味,朱福贵借孔子的话说:“再思就可以拉,用不着三思,因为事情都是正反两方面,第一正思,第二反思,再思第三遍,就容易陷入模糊的矛盾中去了,所以用不着三思,三四十婆婆妈妈的表现,还不够勇敢,所以慎有时于勇是相对的。”
孔子说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就是希望把“仁”的种子种在世人的心里。今,我们毕生学习,会种怎样的种子在自己心里呢?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希望我们这一代人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论语的读后感怎么写】相关文章:
论语的700字读后感怎么写04-05
论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03-23
论语读后感如何写09-25
《论语》的读后感07-11
《论语》读后感02-21
论语读后感02-11
论语 读后感03-10
《论语》读后感06-30
《论语》经典读后感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