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解说词

时间:2025-01-17 16:54:55 思颖 解说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复兴之路》解说词(精选5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解说词,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解说词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兴之路》解说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兴之路》解说词(精选5篇)

  《复兴之路》解说词 1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福建马尾港)这是位于中国东南的一个小镇。2006年,小镇上的一个造船企业,迎来了自己140岁的生日,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三造船大国,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十分普通的一家企业。而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大清国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

  一百多年前,大清国在海上遭到了怎样的侵害?一个造船厂,如何能迎接这个挑战?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战争”。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历史。

  那么,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和中国人的茶叶。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牛大勇)在战争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输出茶叶、农产品、经济作物,贸易的中介是银元。在银元方面中国方面是入超的,这个对我们财政上是有利的。但是英国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有利的武器,就是。

  (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 方德万)与同时期处在工业革命阶段的英国比起来,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落后的位置了。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的邻邦印度此前已经成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以此在40年间,掠走了三、四十亿两白银。马克思曾谴责到:“非法的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龚书铎)因为英(国)政府的烟,除去对商人得了很大利润外,英(国)政府很多税收是从里面得的。所以它(战争)背后实际上是英国政府在那里支持。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克里斯托弗·休斯)当时为了打开市场,我们付诸战争。我们过去用枪炮去打开市场。

  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提出的反战议案,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军力,而英国派出的

  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会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钱乘旦)英国的军事势力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的,当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化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中国呢,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然而,在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作了周密的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黄兴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入得多的了解。比如:他认为中国的军队已经不堪一击,中国的沿海的各种炮台、防范措施,他们认为很糟糕。

  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重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恬武禧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东梁)在当时北京的茶楼酒肆里面,贴了有一些告示。这个告示主要的意思就是讲:不要谈时事,莫谈时事。

  主张抗英的林则徐被罢去了官职,1841年8月的一天,迁戍新疆伊犁途中的他,在镇江与老朋友魏源会面,林则徐将自己搜集编成的《四洲志》等外国资料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撰成书,唤醒国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师夷之长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确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几年后,林则徐自伊犁归来,从历史记载来看,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无奈中沉默下来。他的老朋友——编撰《海国图志》的魏源则遁入佛门,悄然病逝于杭州的一间僧舍。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的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得消亡了。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已在清王朝再次上演。据记载,1842年到1850年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达到百次以上,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就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1851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伦敦海德公园为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剪彩。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船舶数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普鲁士等国也奋起直追。

  (英国哈佛大学教授 柯伟林)新兴的海上帝国,包括英国、法国和美国。这个帝国主义时期,是一个争夺地盘、军事侵略与经济扩张并举的时期。

  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1960年的10月18日,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复兴之路》解说词 2

  开场白: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巨变,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辛亥革命的觉醒,再到五四运动的抗争,每一步都铭刻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崛起。

  千年局变: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古老的中国开始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尝试自强之路。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洋务运动的成果化为乌有。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让中华民族深刻认识到,只有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峥嵘岁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民主共和的理想并未实现。五四运动的爆发,让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寻找新的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征程。

  结语:

  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辛亥革命的觉醒,再到五四运动的抗争,中华民族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道路,才能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解说词 3

  开场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此,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历史,感受新中国的崛起与复兴之路。

  中国新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新中国开始了工业化建设,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企业的建立,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复兴之路:

  在冷战格局下,新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同时,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同步进行。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让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

  这两篇解说词分别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出发,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希望它们能够激发你的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解说词 4

  【开篇】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苦难与挫折,但从未放弃过对复兴的追求。从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觉醒,到辛亥革命的枪声,再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着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复兴之路》,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千年局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古老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了近代史的`痛苦历程。此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革尝试,虽然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但却为后来的复兴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尾造船厂的建立,正是这一时期的缩影,它肩负起了“欲防海之害”的重任,见证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转折。

  【峥嵘岁月】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给中国带来真正的民主与自由。袁世凯窃国、北洋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五四运动爆发了,它像一把火炬,点燃了中国人民追求真理与自由的热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新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从鞍山钢铁公司的第一根钢轨到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从农业合作化到工业化的全面展开,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结语】

  《复兴之路》不仅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诗。它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探索而开辟的民族复兴之路。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解说词 5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史诗。从苦难中崛起,在奋斗中前行,《复兴之路》不仅是一部记录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鸿篇巨制,更是一曲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激昂赞歌。

  开篇:历史的回响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古老的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列强的欺凌,中华民族陷入了深深的苦难之中。然而,正是这场战争,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让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

  第一幕:觉醒与抗争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抗争。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向了高潮。学生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勇敢地站在了历史的潮头,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二幕:新生与奋斗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从土地改革到三大改造,从工业化建设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以无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部部壮丽的史诗。鞍山钢铁公司的诞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是让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第三幕:改革与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此,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深圳特区的设立、浦东新区的开发,更是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

  第四幕:复兴与展望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更是让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今天,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结语:复兴之路,永不止步

  《复兴之路》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影片,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力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崛起的坚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奋斗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解说词】相关文章:

丝绸之路解说词范文07-12

复兴之路读后感12-18

复兴之路观后感09-10

《复兴之路》观后感09-30

中国茶馆的复兴05-07

复兴之路观后感2篇02-24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7篇)04-20

成长之路07-25

成长之路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