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安秋望》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安秋望》赏析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四季,秋天
【名句】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出处】
唐杜牧《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注】
秋天是这样的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① 气势:景象、气派。
【说明】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赏析】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两句将南山与秋色作比较,说远望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好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决高低。
秋天的景色、气象是什么样的?庾信说“秋色凄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李贺说“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夏完淳说“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从他们的诗中,我们还是不能够对秋色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无非是凄怆、萧索。“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两句,诗人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就将秋色的高远无际、恢宏气势用直观具体的南山呈现出来。这是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不仅使虚的形象实化,也反衬了实象的特点,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衬托。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公元850年(大中四年)杜牧在长安,且多咏长安景色,故应是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所作。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长安秋望》赏析】相关文章:
长安秋望原文及赏析04-19
长安秋望原文赏析09-11
长安秋望原文赏析及翻译12-19
长安秋望原文及赏析(推荐)09-11
《长安秋望》原文及翻译赏析10-29
长安晚秋/秋望/秋夕原文赏析10-01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原文及赏析11-01
长安秋望原文赏析[经典5篇]09-11
赵嘏《长安秋望》赏析含翻译08-09
长安秋望原文赏析必备(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