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3-08-29 10:51:00 赛赛 预防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低血糖的症状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乏力、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危及生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糖尿病患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

  糖尿病患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的急性并发症,发病急,来势凶。轻者出现肢体颤抖、出汗、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慌眼黑、心动过速、有明显饥饿感重者可导致意识不清或昏迷。如果不及时抢救治疗,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近期危害远比高血糖要大。

  前段时间,小明小朋友被确诊患有1型糖尿病,不得不每天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一次在上完体育课后,他突然心慌出汗、眼前发黑,随后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急送医院后,医生说他出现了低血糖反应,后经静脉推注葡萄糖后,小明的病情很快好转,转危为安。

  那么,小明小朋友为什么会在剧烈运动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呢?据糖尿病综合防治网的专家张教授介绍,原来,他在无剧烈运动的情况下,每天应用的胰岛素量是恒定的,平时的饮食量也较稳定,这样空腹及餐后血糖也就能维持在较理想的范围内。但当运动量突然增加时,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大量分解代谢,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供给机体利用。这时,如果肝糖原不能及时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时,就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1型糖尿病患儿该如何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呢?张教授说,一般情况下,发生低血糖有以下三种原因:

  ①胰岛素用量不当,剂量过大。

  ②进餐量太少或不能及时进餐。

  ③活动量太大,体内热量消耗过多又不能及时补充。小明的低血糖反应出现在体育课后,显然与运动量过大有关。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这些小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而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要,造成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患者必须每天应用胰岛素治疗,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天真活泼、贪玩好动是小朋友的天性,学龄时期的小朋友学习任务很繁重,体力和脑力消耗都较大,机体所需要的热量相对较多,所以,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小朋友,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能缺少而且为了增强体质,让患1型糖尿病的小朋友与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健康地成长,必要的运动锻炼也不能缺少。因此,患儿家长必须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避免可能引起低血糖的情况发生。

  预防1型糖尿病患儿低血糖有以下四点

  1.应当让他随时在口袋里准备一些糖果或零食,以备在剧烈运动后及时食用

  2.型糖尿病患儿最好不要一个人单独活动或进行剧烈运动,活动时一定要有知道他病情的人监督。

  3.必要时可随身携带一张卡片,写上姓名、住址、患有糖尿病以及与家人的联系方式等,以便在患儿发生低血糖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警惕与运动有关的低血糖反应。与运动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可在锻炼后不久出现,但还可能在12小时以后才发生。

  另外,张教授强调,在患病儿童的运动方式上,除积极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以外,每天应再增加30分钟到1小时的体力活动,可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而不是坐机动车等出行方式,增加运动时间。建议儿童采用运动全身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登楼梯、游泳等。活动强度要适宜,每次活动10分钟至30分钟,每周至少锻炼4次。

  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胰岛素分泌延迟引起的低血糖

  常见于糖尿病早期阶段,低血糖常常发生在餐后3-5小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水平不同步造成的。

  2.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低血糖

  如剂量过大,临时体力活动过大、病情不稳定者、肾功能不全者、注射部位吸收不佳等等原因。

  3.口服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

  主要见于磺脲类降糖药,尤其是那些强力、长效的磺脲类药物,其原因多是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后没及时进餐或进食量太少、或两餐间及睡前没及时加餐所致。

  4.糖尿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

  这类患者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以及肾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及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导致低血糖。

  5.空腹过量饮酒

  因为酒精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糖异生”。

  6.相对性低血糖

  主要与血糖短时间内下降过快引起升糖激素释放增加有关,尽管这是血糖尚未降至低血糖诊断标准,但患者一时难以适应,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的可能诱因

  1.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2.呕吐、腹泻

  呕吐、腹泻可使机体能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从而诱发低血糖。如果患者有呕吐、腹泻等表现,需及时治疗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3.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运动量增加。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预防低血糖发生。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6.肝、肾功能不全。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低血糖,与肝、肾功能不全引起纳差及糖异生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7.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的应用。

  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可诱发低血糖,故使用这些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做好血糖监测。患者如出现低血糖,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8.血糖控制目标过严。

  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并且严重低血糖可能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对有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除调整治疗方案外还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低血糖的重要措施,应该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低血糖教育,特别是接受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的患者。 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每次就诊时应询问有无低血糖症状。 使用有低血糖风险的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评估、筛查无症状性低血糖。

  1.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2. 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是评估疗效和早期识别低血糖的重要工具。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此类患者需加强SMBG和CGM。

  3.糖尿病患者如发生低血糖,应给予 15~20 g 葡萄糖并于15 min后检测血糖。

  4.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或1 次 3 级低血糖或无诱因的 2 级低血糖,应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在数周内严格避免低血糖,以部分逆转无症状性低血糖并降低未来低血糖风险。

  5.按时进餐,当食欲不佳未进餐时,需要监测血糖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降糖药物。

  6.当出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如心悸、出虚汗等时,应及时补充含糖高的食物,以糖块、巧克力等为宜。

  7.对于已经出现嗜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联系医院,在救护车到来前可监测血糖,补充高糖食物。若已经昏迷,则不建议强行经口进食,以免误吸。

【糖尿病患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06-09

触电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7-13

足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9-21

桃子裂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7-03

海啸发生前的征兆及预防措施11-30

电线短路起火原因及预防措施06-09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07-26

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与预防措施08-18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