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4-21 09:02:07 王娟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霜月》原文及赏析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霜月》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赏析

  此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词句注释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②楼南:一作“楼台”,亦作“楼高”。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③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素娥:即嫦娥。

  ④斗:比赛的意思。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译文

  听到了南飞的雁叫已听不到鸣蝉,百尺高楼霜华月色融合为水接天。

  青女与嫦娥生来就都耐得住清冷,月中霜里看谁有姣好的身姿容颜。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无考,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以为艳情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名家点评

  《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阳无限好,其奈近黄昏。”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难春”……皆佳句也。

  《二老堂诗话》:唐李义山《霜月》绝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本朝石曼卿云:“素娥青女原无匹,霜月亭亭各自愁。”意相反而句皆工。

  《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云:第二句先写霜月之光,最接得妙,下二句是常语。

  《玉溪生诗说》:首二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却不说破,只以青女、素娥对照之,笔意深曲。

  《玉溪生诗集笺注》:艳情也。

  《唐贤清雅集》:托兴幽渺,自见风骨。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次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妙不说破,只以对面衬映之。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霜月》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霜月原文及赏析02-09

霜月原文及赏析03-25

课文阅读霜月赏析07-04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原文及赏析08-22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原文及赏析10-16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原文及赏析03-09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原文赏析09-26

狱中对月原文及赏析08-22

月赋原文及赏析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