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张籍《夜到渔家》赏析

时间:2021-07-01 15:41:15 赏析 我要投稿

张籍《夜到渔家》赏析

  【原文】

  夜到渔家——[唐]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注释】

  夜到渔家:一作《宿渔家》。

  江口:江水与溪水汇流处。或指长江渡口。

  柴扉:用树枝或柴草编制的门。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沙岸,水中的沙滩叫“沙岸”。草衣,结草为衣,即蓑衣。《世说新语· 政事》注引王隐《晋书》:“(郑冲)清心寡欲,喜论经史,草衣温饱,不以为忧。”这两句是说,遥见有人在寻沙岸泊船,春风吹动着他的草衣(作者在盼望主人归来,所以注视沙岸来船)。

  【翻译】

  江口上,有一座简陋的渔家小屋,春江的潮水不停地拍打着小屋的柴门。傍晚,我行至江边,想要借宿一一夜,可是小屋的主人却还没有回来。寻看四周,一条蜿蜓的乡村小路在幽深的竹林中伸向远方,看来前面的村落应该还在很远的`地方;月亮升起来了,我焦急地眺望着洒满月光的江面,江上的渔船愈来愈稀少了。在焦急的眺望中,终于远远地看见了撑船归来的老渔翁正在沙岸边寻找泊船的地方,春风不时的掀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赏析】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时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业。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张籍出身贫寒,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张籍还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也颇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作品有《张司业集》。

  我们先来看看诗人笔下渔家的住所:“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诗人在作品中一开头就以超于常人的敏锐眼里和视觉角度展示了渔家住所所特有的典型特征——紧一靠着江口,那是为了便于出江捕鱼;“潮水入柴扉”那是因为此时正是春水潮涨,因此潮水已经快要漫上门槛,不停地拍打着小屋的柴门。这就是呈现在行旅途中的诗人眼前的渔家,语言简约,场面清新,而又萧索、落寞。今晚,诗人就将要借宿于此。

  接下来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诗人的内心感受:行旅至傍晚,能够遇见这样一处渔家小屋可供借宿,这对于诗人来说,应该算很满足的了,心里应该很高兴,然而事实却令他失望——正在 “欲投宿”之时,诗人突然发现“主人犹未归”,什么时候能归来?今夜能否归来还是个未知数,是人此时怎能不有所忧虑呢?从“竹深村路远”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有意想要继续往前走,去前边的村落投宿,可是从那在幽深的竹林中伸向远方的蜿蜒曲折的乡村小路诗人失望了,村庄离得太远了,天黑前恐怕很难到达,因此诗人只好耐心地等待渔家主人打渔归来。再接下来看“月出钓船稀”一句,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看出诗人等了很久,从傍晚一直等到月上中天“钓船稀”少,可是主人还是没有归来,诗人此时可能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世人焦急的等待和眺望中,余家主人终于出现了,在皎洁的月光下,那渔家主人正在远处的沙岸寻找挺船的地方,诗人的情绪一下子有高兴起来了,于是智慧的火花碰发出了一个千古名句——“春风动草衣”,饱含了诗人此时多么丰富的情怀呀!

  这是一首描写渔家生活的小诗,题材新颖,构思独特。诗人借助于描写水边风物,饱蘸情感的笔墨,以投宿作为线索,将江边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巧妙地再现了渔家生活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为我们了解当时作为社会底层的渔民们的生活处境、社会地位以及劳苦艰辛提一供了很好的素材。(2009/03 /09)

【张籍《夜到渔家》赏析】相关文章:

《渔家傲》欧阳修教学设计12-07

《望江南》《渔家傲》的教学设计08-25

考籍转出要在成绩发布后10-01

上海2017年中考沪籍非沪籍报考条件一览10-01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通用6篇)05-14

考籍转入北京需三步走10-02

春天到小班教案09-03

新年到小班教案09-21

新年到大班教案12-18

秋天到的教学设计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