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双调湘妃引原文及赏析
《双调湘妃引送友归家乡》是元末明初戏曲作家汤式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调湘妃引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调·湘妃引 《送友归家乡》
汤式
绯榴喷火照离筵,紫楝吹花扑画船,绿莎带雨迷荒甸。望乡关归路远,恼人怀休怨啼鹃。南陌笙歌地,西湖锦绣天,都不如松菊乡关。
赏析一
汤式是元末明初人,他的散曲,今存小令一百七十多首、套数六十八,在元散曲家中,是作品传世很多的作家。但因为他大部时间生活在明代,所以,有时又把他归入明代散曲家。这首〔湘妃引〕,送友人归乡,表露的,还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前三句依次写饯别友人的“离筵”,送友人上 归乡的“画船”,分别之处的“荒甸”。分别用了“绯榴”,即绯红的石榴;“紫楝”,即紫色的楝花;“绿莎”,即绿色的莎草。即表明了季节是在夏季,又增加了环境描写的美感。三句中三个动词“照”“扑”“迷”用得极好。
用“照”描写榴花,把“榴花似火”写活了。盛开的榴花,似乎发出熠熠的光彩。
用“扑”写楝花,既有动感美,又有人情味。楝花随风飘飞,飞到画船上,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但在诗人眼中就不一样了,“扑”,就带有主动性了。大概楝花也舍不得与友人分别,专门赶来送别了。
用“迷”写莎草,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一望无际的是碧绿的莎草,江边的“芳甸”都显得迷迷蒙蒙了。
曲的最后,还是归结到“南陌笙歌地,西湖锦绣天,都不如松菊乡关”。既是对与松菊为邻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朋友的安慰。
赏析二
景物描写:前三句通过 “绯榴喷火”“紫楝吹花”“绿莎带雨” 等景象,依次写饯别友人的 “离筵”,送友人上归乡的 “画船”,以及分别之处的 “荒甸”,不仅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季,还增添了环境描写的美感。其中三个动词 “照”“扑”“迷” 用得精妙。“照” 字将榴花的火红热烈写得生动鲜活;“扑” 字赋予楝花以动感和人情味,仿佛楝花也不舍友人离去,主动前来送别;“迷” 字描绘出莎草在雨中的朦胧之美,使江边的 “芳甸” 显得迷迷蒙蒙。
情感表达:“望乡关归路远,恼人怀休怨啼鹃”,表达了友人归乡路途遥远,可能会心生烦恼,但劝慰友人不要埋怨啼鹃,因为这是归家途中的自然景象。接着 “南陌笙歌地,西湖锦绣天,都不如松菊乡关”,作者将繁华的 “南陌笙歌地” 和美丽的 “西湖锦绣天” 与友人的家乡 “松菊乡关” 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在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既是对与松菊为邻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朋友的安慰,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整体风格:整首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夏季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归乡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既带有离别的惆怅,又充满对家乡向往和赞美的氛围。
作者简介
汤式,元末明初重要散曲作家,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不详。元末曾补本县县吏,后落魄江湖。入明不仕,但据说明成祖对他“宠遇甚厚”。为人滑稽,所作散曲甚多,名《笔花集》,今存钞本。作品多写景、咏史之作,颇工巧可读。
【双调湘妃引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双调》清江引原文03-02
湘妃怨·采莲湖上画船原文及赏析12-20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05-03
双调清江引03-08
《湘中》原文及赏析02-26
湘中原文及赏析09-14
登二妃庙原文及赏析09-12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赏析11-01
秋风引原文及赏析03-26
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