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任贤》原文及译文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任贤》原文及译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任 贤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参考译文】
魏征,钜鹿人,前不久迁居到相州的内黄。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作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本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
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
《贞观政要》简介
《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除了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唐初历史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以外,不论是唐太宗兼德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还是以魏征为首的直言谏诤精神,都足以作为今日朝野关系的模板、建设国家的圭臬。
第二卷包括《任贤》、《求谏》、《纳谏》三篇,都是围绕“任人唯贤”这个主题进行的讨论。唐太宗一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谓“贞观之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任贤致治。《任贤》篇包含八章,分别介绍了唐太宗最为信任的八贤: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李靖、虞世南、李、马周。
赏析
文章强调了贤能人才对国家兴衰的关键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周公吐哺和齐桓公重用管仲的典故,形象地说明了领导者应超越个人情感和地位偏见,积极寻找并信任贤能之士的重要性。
文中提出的“察贤之道”,即从德行、能力和志向三个方面全面评价人才,反映了儒家“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选拔官员的基本准则。这种理念不仅在古代具有深远影响,对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选拔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强调了人才评估的综合性与全面性。
总之,《任贤》虽为虚构之作,但其内容深刻揭示了古代中国关于贤能人才选用的智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念及当代社会的人才管理策略均具有启示价值。
【《任贤》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深院》原文译文赏析10-25
《金缕衣》原文译文赏析08-02
《夜深》原文译文赏析06-24
初夏原文、译文及赏析05-30
画原文、译文及赏析01-17
《国殇》的原文译文及赏析04-17
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02-01
登楼原文、译文及赏析05-09
《出塞》原文、译文及赏析02-21
《清明》原文、译文及赏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