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宿建德江》原文赏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宿建德江》原文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重点字词解析
①建德江:即新安江,是钱塘江的支流,江流经建德(今浙江建德县)。②渚:河中的小块陆地。③客愁:做客异乡之愁。新:刚剐出现或刚刚体验到的。④以上两句说,原野空旷,天比树还低,清澄江中映出的月影就在人的身旁。
赏析
盂浩然40岁时A长安应试,落第后开始漫游吴越。他先到杭州,观看了钱塘江涨潮,写下了“惊涛来似雪,一坐生凛寒”(《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的名句,然后乘船经钱塘江口人浙江溯流西上,从建德人兰溪,经婺州、东阳至相传是刘晨、阮肇采药遇仙的天台山。这首诗便记述了途经建德江晚泊时所见所感。 诗的前两句,先勾画出了令客生愁的自然环境。傍晚时分,诗人秉坐的小船停靠在了一个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望着苍茫的暮色,漂游的诗人心中涌起了强烈的羁旅之愁,一个“新”写出了愁蓦然而生的真实感受。
接下来两句写诗人远望天际、近视江面所看到的景象: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暮降临,倒映在清澄江水中的明月,和舟中人是那样靠近。这些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在舟中才能如此真切的领略到。“低”、“近”二字显然融人了诗人的主观情思,诗人淡淡写来,却淡中有味,耐人咀嚼。由于诗人心情孤寂,在描写中融入了游子的漂泊之感,山水景物也不免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融情人最,情景相生,便成了这首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桂甫说:“复忆襄阳盂浩然,清诗句甸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对孟浩然杜甫表示了由衷的钦幕,由此可以看出孟浩然的价值。
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名家点评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孟浩然诗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数尺”,子美视浩然为前辈,岂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刘云:“新”字妙。“野旷”二语酷似老杜。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语少意远,清思痛入骨髓。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联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神韵无伦。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襄阳最多率素语,如此绝又杂以庄重,似齐梁俪体。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
清代刘宏煦《唐诗真趣编》:“低”字从“旷”宇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宿建德江》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宿建德江原文及赏析06-01
宿建德江原文,翻译,赏析09-08
《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赏析07-31
宿建德江的原文注释及赏析09-08
宿建德江原文翻译09-27
宿建德江古诗意思解释及赏析12-16
建康原文及赏析02-27
宿府原文及赏析03-10
《旅宿》原文及赏析02-01
江宿原文及赏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