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汝州作》原文赏析
《思亲汝州作》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的故事吗?小编今天整理了《思亲汝州作》原文赏析,一起来学习吧。
思亲汝州作
作者:黄庭坚
岁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①报官移②。
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车上吐茵③元不逐④,市中有虎⑤竟成疑。
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
【《思亲汝州作》重点字词解析】
①幕府:此指衙署。②得报官职有变动,亦即把消息报告给家里。③吐茵:《汉书·丙吉传》载:丙吉为人深厚,对下属官吏掩过扬善。其为丞相时,驭吏(驾车者)醉呕车上,西曹主吏欲斥逐,丙吉止之日:“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第(暂且)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茵,地毽。此处指自己没有因过失被解职。④逐:驱逐。⑤此处用了“三人成虎”的典故。《战国策》:“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行市不可能有虎,但谣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有虎了。比喻流言可以耸动视听。本句意即,自己本没因过失被惩罚,但谣言多了,还是可能让母亲担心。
【《思亲汝州作》赏析】
这是一首游宦海者恐母亲担忧的亲情诗。
黄庭坚二十多岁中进士,宦游在外,因此长期和母亲分离,此篇是他于河南南阳汝州为官时所作。黄是个有名的孝子,“游子衣”已是借用孟郊的名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也不是文人弄笔虚言、夸饰之语,而是表达了一个浮游宦海的游子对母亲的殷切思念。为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双亲心安释念。宦海多风波,宦者恒沉浮,这于宦者本人倒在其次,所以作者说:“秋毫得失关何事。”在官府中,自己即或有点过失,也未必被“逐”,但流言可畏,三人成虎,这不能不让母亲为自己担忧啊!每念此事,总让作者忧心忡忡,因此,为了不让母亲担忧,黄经常往家中写报平安的书信,以免慈母挂念,可是又常常担心书信到得太迟。这正是黄庭坚的孝心,从精神上孝敬母亲的表现。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本文善用典故,而“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更成为思乡怀人的'经典名句。
黄庭坚生平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思亲汝州作》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田园作》原文及赏析12-26
《蓟中作》原文及赏析10-15
壬戌清明作(朝作轻寒暮作阴)原文、赏析11-11
含山店梦觉作原文、赏析10-18
客中行 / 客中作原文及赏析10-17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原文及赏析11-19
[晋]陶渊明《有会而作》原文、注释、赏析10-29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原文赏析10-21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及赏析10-18
《卜算子·席间再作》原文及赏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