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初一的演讲稿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一起来看看学雷锋的演讲稿,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学雷锋的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初一五班的王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雷锋树新风》
说到雷锋的名字,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是一个生前不知做了多少好事的人。我做的好事与雷锋比起来,那就是一粒芝麻和一个西瓜相比较——微不足道,可是最令我自豪的就是这粒芝麻的光泽,这粒芝麻让我明白了学雷锋的真谛——那就是为别人服务。
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他,一个身高一米五四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座丰碑;他,一个几代长工的孩子,以自己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他,一个小学毕业的年轻战士,用自己的热情,带动整个班乃至全国的战士和人民,把学习变成一件乐事,把道德变成一总习惯;他,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大男孩,以自己的坚韧,把渺小与伟大完全融合,把普通与高尚完美结合,把短暂的一生变成永恒的历史。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他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伴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旁。每一年,每一天,都有一代又一代不知名却深深触动我们灵魂的人涌现。他们所做的,也许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举手之劳,但在他们身上,都能找到雷锋的踪迹,都能寻到中华的美德。
“什么是光荣的,有脸面的,什么是可耻的,危害社会别人的。”这些关于什么是荣什么是耻的概念的话,从小时候,父母就已经经常对我们说了,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初中演讲稿 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现在的大多数青少年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推给别人。但是他们没有想过,连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让给别人做,难道别人就喜欢做了吗?这同时也是一种自私的心理。这也说明了现在的青少年都只为自己着想。
雷锋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大家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学雷锋的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雷锋精神》。
三月是温馨的,因为它是希望的生长;三月也是激昂的,因为它是生命萌发前的搏击;三月更是长久的,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平凡却又一生为人民着想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君不见,敬老院里笑声阵阵,孤寡老人唱出幸福的歌;君不见,公共场所有多少青年、少年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着家园;君不见,汽车站、火车站扶老携幼、互相帮助,建设和谐生活。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有多少人在风雨中搏击,有多少人接受酷寒炎热的挑战。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都不会想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一起送来温暖。08年南方的雪灾、汶川的地震,曾书写出几多无私奉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华篇!
即使,我们原本火热的心灵曾经冷漠过,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淡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即使,我们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曾经被认为是傻子。但是,当我们真的离雷锋渐去渐远的时候,蓦然发现,我们错了。我们的生活根本无法离开雷锋精神描绘的空间。于是,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伤感。
是啊,我们就是雷锋,我们走的就是雷锋的道路。因为,雷锋精神已经是人类美好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不是吗?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不正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吗?!雷锋精神不正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吗?!一个美国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上,我们应该雷锋的“钉子”精神。奋进求实,努力学习,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像钉子那样有一种挤劲和钻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高雅、健康的文化知识充实自我,陶冶情操。
在生活中,我们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别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认识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铭记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做美德的传承者,培养优良的品质,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学雷锋初一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学雷锋的演讲稿01-05
学雷锋演讲稿12-18
学雷锋演讲稿06-16
学雷锋日演讲稿12-25
单位 学雷锋 演讲稿04-20
学雷锋故事演讲稿12-28
学雷锋见行动演讲稿05-14
关于学雷锋日的演讲稿07-16
学雷锋懂得感恩演讲稿01-28